比亚迪是怎么逆袭特斯拉的?土办法打败硅谷钢铁侠
2024-02-22 胖猫 【 字体:大 中 小 】
2011年,马斯克被问到如何看待比亚迪,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被这个问题逗得笑不停了,然后反问:你见过他们的车吗?
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特斯拉卖了48万辆(484507辆),比亚迪只靠纯电车就卖了52万辆(526409辆),超越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商。美国投资者不得不感叹:这真让人心碎!
特斯拉,背靠硅谷的技术实力、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再加上志在火星的马斯克,算得上是梦幻公司了。
比亚迪,从F3/F0起家,创始人王传福出身农民家庭,没背景没资源。典型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
那一股土味的比亚迪,是怎么逆袭特斯拉的呢?
比亚迪做对了哪几件事,让它后来居上呢 ?
比亚迪的重大战略几乎和特斯拉处处相反,又是怎么成功的呢?
下放最牛技术
攒下第一桶金
刚才说了,特斯拉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生来就要是改变世界的。从上太空的Roadster,到百万级的Model S/X,再到Model 3/Y,是一个让梦想逐渐落地的过程。
比亚迪这边呢?刚好相反!主打的是农村包围城市,先用低端车占领市场、稳住份额,再徐图高端。
时间倒回三年前,刀片电池+DM-i横空出世、独领风骚。
按常理,好不容易搞出个牛X技术,指定得放在自家最贵的车上,带领品牌冲高一波呀。但比亚迪却把这套黄金组合,放在最入门的秦上了,而且价格只要10万出头,后来更是一路降价:9.98万/8.98万、最近更是搞出了个不给对手留活路的7.98万。
秦也不负众望,上市后销量一路狂飙,终结了合资品牌统治A级家轿的历史,一跃成为同级销冠。
秦不但帮比亚迪占领了市场、赢得了口碑,更重要的是占领了用户心智。再往后推出腾势、仰望这些高端品牌,也水到渠成了。
比亚迪能有今天的成绩,当初这个最牛技术下放的决定 ,绝对居功至伟。
车海战术
迅速扩大销量
特斯拉一直坚持精品战略,就靠Model Y/3两款车打天下。精品战略最大的优点就是单车成本可以最大限度的摊薄,单车利润最大化。
比亚迪这方面又和特斯拉刚好相反,玩的是车海战术,主打一个多生孩子好打架,总有一款适合你。
车型上,从7万的海鸥到百万的U8都覆盖了。重点市场还严防死守,一款车还要衍生出两个型号,高低搭配,确保肥水不流外人田,比如宋Pro和宋PLUS。
左:宋PLUS右:宋Pro
甚至,比亚迪的孩子,经常多到自己跟自己打架。秦PLUS和驱逐舰05、唐和护卫舰07,这些车本是同根生,但却要穿上不一样的马甲,一车两卖。
在车海战术和价格战的帮助下,比亚迪的销量一年一个台阶,2021-2023销量是这样式的:74万、183万、302万。
事实上,车海战术就像起七伤拳,用得好销量翻翻,用不好,销量没起色就算了,还会伤害自家品牌。
这里边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控制成本,因为车海战术太烧钱了,多一辆车就多一套模具,多一套营销费用。 而比亚迪在控制成本上,有自己的独家秘籍。
垂直整合
降低成本
控制成本是一家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比亚迪和特斯拉又选择了完全不一样的方式。特斯拉,毕竟是来自灯塔国,全球高科技的代表,所以它选的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一体压铸就是它最先搞的,一下把整个后底板从70个零件,整合成了一个。成本下来了,效率也上去了。
现在又在研发机器人,目标是彻底取代人类生产。
而比亚迪这边就非常接地气了,靠的是垂直整合。那啥叫垂直整合呢?简单说就是自己能造的,全都自己造,绝不让中间商挣差价。以前垂直整合的典型是丰田,比亚迪可以说是丰田的Pro Max版。
别的不说,给大家介绍一下比亚迪的弗迪系军团吧:
弗迪动力(负责电机和混动系统)、弗迪电池、弗迪视觉(车灯)、弗迪科技(电子配件、底盘)、弗迪模具。
这么说吧,在中国,比亚迪+福耀+宝钢+中策(轮胎企业)基本就可以等于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了。
并且垂直整合的好处还不仅仅是每一个环节的利润都自己吃下,这些弗迪系军团,还能给其他车企供货。比如特斯拉的电池就来自弗迪动力。
所以,垂直整合是妥妥的双赢,赢两次:自己省下一份利润,再赚别人一份利润。
当然了,跟刚才说的车海战术一样,垂直整合也不是谁都能玩的。重点还是得销量大,大到值得每个零件都自己造。
要是一共就卖个三瓜俩枣,还啥都自己造,那就不是赢两次了,是赔两次。赔了造车的那份,还得赔上造零件的那份。
多说一句啊,很多人看不懂最近秦PLUS为啥要降到7.98万,我们刚才说的这就是原因。卖车挣不挣钱都不要紧,有销量就能养活自己这几十家供应链企业。
最强三电VS最强智驾
新能源汽车有两个最大的卖点,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比亚迪和特斯拉又像一对反义词一样,分别点了不同的科技树。
特斯拉的Auto Pilot是最强智驾的代表,虽然Auto Pilot的满血版现在在国内还不能用,但是智驾上最先进的技术方案都是特斯拉先开创的,然后国内的车企才都开始“跟随式创新”。
比如BEV+Fransformer和占用网络算法,大家不用知道这些词是啥意思,只需要知道它们都是智驾上最先进的技术,都是特斯拉开创的就行了。从这点上说,特斯拉依然是最强智驾。
不过呢,比亚迪的成功和智驾可以说一分钱关系都没有。甚至王传福还说过:无人驾驶就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都是忽悠。
比亚迪的成功靠的是最强三电,靠的是刀片电池、DM-i、DM-p、自产的碳化硅芯片等等。并且啊,最强不只是说性能参数最领先,而是比亚迪把这些核心技术的成本都能打下来、让大家买得起、用得上。
事实上,比亚迪想的非常清楚,智驾虽好,但那是卖给少数人的、卖给尝鲜客户的。在中国想真正走量,必须得征服那些油车的潜在车主,靠啥征服呢:价格得便宜、电池得安全、续航得够长、混动的还得够省油。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得有最强三电。
其实大家可以数数看,国内没有一家靠主打智驾卖得好的车企,理想卖家电、蔚来卖服务,小鹏算是卖智驾吧,现状也并不好。
土方法逆袭硅谷钢铁侠
说了这么多,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了。比亚迪和特斯拉虽然互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整天被放在一块比,但这是两家公司的气质、性格和战略却截然不同,甚至是刚好相反:
品牌上,特斯拉从高打低;比亚迪从低打高
车型上,特斯拉玩精品战略;比亚迪是车海战术
成本上,特斯拉是技术驱动;比亚迪是垂直整合
技术上,特斯拉主打最强智驾,比亚迪主打最强三电
可以看出,不管从哪个方面看,特斯拉都更高大上、都更面向未来。比亚迪这边呢,好听点说叫更接地气,不好听点就叫更土气。
但正是这种土气,让比亚迪去年销量达到了302万辆,远超特斯拉的180万辆;
正是这种土气,让比亚迪的毛利率,连续三个季度超过了特斯拉;
正是这种土气,让纽约时报把比亚迪称为“特斯拉杀手”。
截图来自纽约时报官网
不同于马斯克天才少年、怀揣梦想、创业成功、改变世界的人生剧本,比亚迪的土气正是来自王传福的创业史:
出生在安徽一个国家级贫困县,1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15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靠哥嫂的支持,坚持到大学毕业,再之后投身商海,是实打实的白手起家。
不同于特斯拉依托美国百年的造车基础、硅谷的技术、华尔街的资本,比亚迪的成功靠的是在油车时代,快活不下去的时候,依然从没砍过研发的一分钱。
这样的创始人、这样的企业,注定了就会更接地气,土是土了点,但好在咱搞成了。并且,相信我,只要成为了全世界电动车的老大,有了销量、技术和利润,那品牌洋气起来、高端起来,不是什么难事。
比亚迪逆袭特斯拉,说起来复杂,但要用一句话总结,我想那应该是“农村包围城市”。
这套剧本在国内的各行各业已经无数次上演过,今后的看点就是比亚迪和特斯拉,在更大的全球市场,还能不能再上演一遍农村包围城市。

猜你喜欢

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行盒子」打造B端市场专属用车,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蔚来打通成渝都市圈高速换电网络 已建换电站881座


从比亚迪到百万豪车,新能源正在「入侵」小县城


2021汽车行业十大事件


2023年的中国,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新能源MPV,新势力下一个风口?


2023年买新能源车易,但买燃油车却越来越难


全新量子充电技术:最快9秒充满一辆电动汽车?


「金诺碳投」完成A轮数千万融资,提供一站式碳资产开发与管理服务


三月销量分析:是小鹏逆袭还是蔚来掉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