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好书推荐

陈云大佬认知神作,感觉天灵盖打开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2022-04-28 胖猫 【 字体:

陈云大佬认知神作《怎样才能少犯错误》,如读懂,少走弯路无数、少栽跟头无数、少流血泪无数,少倒闭企业无数。此文真正揭秘了一个人或组织的最小阻力之路。

近期,有一个强烈的学习启发。看毛主席的战友、党内其他大佬如何学习毛选、马哲,常常有醍醐灌顶之感、事半功倍之效。

今天推荐陈云的《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陈云,1905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后当店员。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随后入党。

1937年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干部工作有重要建树。

1944年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主持中央所在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时期,他提出了一系列事关改革开放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和重大决策。

1995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陈云大佬认知神作,感觉天灵盖打开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图1)

陈云同志跟随毛主席和邓公,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上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研究谋划。特别是在经济战线中,展现了卓越才智,被称为“共和国掌柜”。

1956年9月13日,毛主席在七届七中全会上公开评价陈云“公道、能干,比较稳当,看问题有眼光”。

1947年2月7日,陈云曾经发表过一篇《怎样才能少犯错误》的讲话。这篇文章中,他借毛主席对他的学习启发,点出了人会犯错误的本质原因,以及如何少犯错误的系统方法。

这篇文章含金量极高、认知维度极高,认真研读,会对学习马哲毛选有更精辟的认识,干事谋业会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创业者看了,会少失败多少次,少倒闭多少企业!

可以说是,陈云大佬创造了一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功心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并梳理一下这篇著名的《怎样才能少犯错误》。

(采取环环相扣的方式,注意逻辑推导)

一、文章首先探究人为什么会犯错误?根源是:思想方法不对头

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以为自己过去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主席对我说,你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

二、什么是思想方法不对头?就是:主观偏离客观

后来,我把毛主席从井冈山到延安写的著作都找来看,研究他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再次考虑,错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我得出一条结论,是由于主观对客观事物认识上有偏差。凡是错误的结果都是由行动的错误造成的,而行动的错误是从认识的错误来的。 

举例:“ 蒋介石为什么说三个月或者五个月就可以消灭我们呢?他的这种错误的判断,就在于他对我们的兵力是同群众密切结合的这一点缺乏估计,同时夸大了自己精锐武器的作用,忽视了自己军队的士气低落和同群众的严重脱离。”

陈云推论:“我们做工作,应当把百分之九十九的力量用在了解情况上。情况了解清楚了,就可以正确地决定对策。 ”

(遨游之舟:

计算机的0和1,传统哲学的阴和阳,马哲的主观和客观,都是认知世界组成的最基本单元。

主观和客观,也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也是主席《实践论》的基本问题。实践论最具本源性,只要活着就无时无刻不得不处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主观和客观不相符,是一切错误的本质。相符,是一切真理的本质。

下面展开。

左倾错误体系:主观超前客观。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避免方法是什么?归纳建立集合体系。

右倾错误体系:主观落后客观。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避免方法是什么?归纳建立集合体系。

真理体系:主观符合客观。实现方法是什么?归纳建立集合体系。真理体系,即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正确方法体系。

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根源出发,不断往下推导,纲举目张。

如此,一个认知世界就建立起来了。)

三、什么是主观偏离客观?集中表现为:看问题的片面性

当然,我们过去所以犯错误,也不是对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面的,误把局部当成了全面。 片面的情况不是真正的实际,也就是说,它并不合乎实际。所谓难也就难在这里。我参加革命二十多年,犯错误都是因为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遨游之舟解释下: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归根到底就一条: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这是世界的本相。反映到看问题上,正确的看问题就要按照世界的本相看问题,一句话:就要有全局观。

全局观就是把任何一件事都看成一个网点和一个过程,就是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四周联系,既要看当前又要看过去和将来,既要看表面现象更要看深层本质,只看局部、当前和表面,都可以归为片面看问题,都是坐井观天或刻舟求剑。而之所以看问题片面,是因为主观主义作祟,主观不能全面如实反映客观。)

四、如何避免看问题片面?要做到三点:交换-比较-反复

1 交换

1.1 什么是交换?就是要互相交换正反两面的意见,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

1.2 为什么要交换正反两方面的意见?

交换时要特别找同自己相反的意见,相反的意见可以补充我们对事物认识的不足。相反的意见即使错了,也有可能反映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包括一些历史经验的推论。 交换的目的在于能使自己对事物认识得更加完整。

(交换正反意见,这一点就筛选掉80%以上的人。多数人都从内心世界认为自己是对的,讨厌反对意见,喜欢听赞成的话,这是人性的弱点。成功就是逆向做功。

1.3 如何对待反面意见?

一是驳倒,二是吸取。

1.3.1 驳倒。“对于不正确的反对意见,我们要把它驳倒。愈是不正确的,就愈要把它驳得彻底。既然要批驳,就得找论据,这可以加深我们的认识。正确的意见往往就是由系统地驳倒不正确的意见而产生的。”

1.3.2 吸取。“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想一想,他们的意见是否有道理,凡是有理有据的都要吸取。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往往不喜欢同自己意见相反的人谈话,互相交换看法,这是不好的。”

1.4 “交换”的案例反面案例

陈独秀的错误,李立三的错误,王明的错误,不是由于这些人发神经病,或者因为他们是傻瓜,主要是由于他们夸大了事物的一面,所谓知其一不知其二。

正面案例:

毛主席的著作都是采取这个办法写的。如写《论持久战》,他先收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论据,经过分析、批驳,得出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这个正确的结论。

2. 比较

2.1 为什么要比较?

比较则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性质。不经过比较,就看不清事物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

2.2“比较”的案例

纵向比较案例:

我们如果用比较的方法,把一九三二年的革命高潮与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相比,再与上海三次暴动时相比,就知道一九三二年的革命高潮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再决定我们的策略,这样就不至于采取"左"倾冒险主义的行动。

横向比较案例

前几年有位美国将军叫史迪威,他派观察组到延安,拿我们对美国的政策,来比美国对我们的政策,结果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所以一经比较,就能够对事物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

利弊比较案例:

今天我们要不要在南满坚持,只要把现在坚持所带来的牺牲与将来退到长白山可能造成的牺牲,大小轻重,有无价值,加以比较,就容易作出必须坚持南满斗争的决定了。

3.反复

反复的两个方法: 一是决策后拿反对意见再攻;二是在行动中修正。

3.1 “反复,首先要在决定了对策之后,再找反对的意见攻一攻,使认识更正确。”

3.2 “而最要紧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认识。凡是正确的,就坚持和发展。如果发现缺点就加以弥补,发现错误就立即改正。总之,判断,行动,再认识,修正之,这样就可以不犯大的错误。”

五、“交换比较反复”的心态

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

如果不从认识自己错误上求进步,装洋蒜,一定要跌跟斗。愈怕丢脸,一定会丢脸。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 要论事不论脸。做到了这一条,自然不会一听到反对意见,就毫不思索地跳起来。 

我们要求犯错误的人论事不论脸,同时要把客观事实拿给他看。大家都根据客观事实想问题,定政策,自然可以求得党内一致。

论事不论脸,这里有个立场问题。有了坚定的立场,才能掌握这个方法。如果尽是为个人打算,一辈子也掌握不了这个方法。个人主义与马列主义的矛盾就在这里。

在两个人谈话中可以承认错误,在小组会上可以承认错误,在大一点的会上可以承认错误,在千万人面前也可以承认错误,这叫论事不论人,论事不论脸。这样,扯皮就少了,事情也就好办了。

整体梳理思维导图如下

陈云大佬认知神作,感觉天灵盖打开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图2)

为方便学习,遨游之舟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完整版进行了排版整理,并《陈云文选》放在了我们的网盘里。如有需要,公众号后台回复:马哲

陈云大佬认知神作,感觉天灵盖打开了——《怎样才能少犯错误》(图3)

补充内容:

1990年1月24日,陈云送给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一个条幅。

条幅上书陈云的“十五字心法”: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然后陈云对这15个字作了详细解释。

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

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个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末,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

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

陈云说:这15个字,前9个字是唯物论,后6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结语:

“我的剑,只留给那些能挥舞他的人”——查理芒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