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生物医药的六大赛道,投资最硬核的细分子行业
2022-01-28 【 字体:大 中 小 】
近几天,随着基金四季报的密集发布,“医药女神”葛兰的中欧医药健康基金登上了热搜。虽然全年跌幅超过了10%,但凭借历史的优秀业绩以及对医药行业的长期看好,很多投资者越跌越买,截止到2021年末,葛兰所管理的基金规模成功超越张坤,成为主动权益管理规模的第一人。
虽然医药行业当前面临医改的阵痛,行业表现不佳。但如果从长期来看,在人口老龄化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下,兼具科技与消费属性的医药行业,无疑是一个标准的“坡长雪厚”的投资赛道,这一点无论是国外医药行业长期的发展,还是国内医药行业过去多年的发展,都足以验证。
在A股中,医药也是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赛道之一,相关行业股票超过300只,总市值近7万亿。这300多家公司又细分为六大主流赛道,分别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服务。其中的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医疗服务可以简单看做是医药中“医疗”的范畴,而其余的则是“医药”的范畴。
化学制药
化学制药是生物医药赛道中上市公司最多的细分子行业,化学制剂药又可以分为仿制药、创新药、OTC 和普药。其中仿制药的特征是毛利率较高、增长确定性比较强,研发投入很大,也是近年来医药行业投资中备受青睐的子行业之一。
整个化学制药的上游便是原料药(即API),是医药行业的基础,将原料药添加各种辅料进一步加工制成为药剂,便成为人们日常口服或注射用的化学药。很多大公司都是依靠原料药成长为生物医药的巨头,大名鼎鼎的辉瑞制药便是如此,依靠青霉素逐渐成长为市值过万亿元的全球医药巨头。A股中的新和成、普洛制药也都是原料药巨头。
将原料药进行加工的下一步,制成各种药剂,又可分为仿制药和创新药。其中,创新药是生物医药产业中最核心的赛道。但由于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巨大,技术和资本壁垒都非常之高,业界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原则,就是研发一款新药平均要花费10亿美金和10年时间。一旦研发成功,就可以享受专利保护带来的垄断性利润,这也让创新药形成了非常稳定的护城河,是不可多得的稀缺投资赛道之一。不过,稀缺也往往意味着难度的提升,因此小公司基本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做创新药的公司也基本都是行业最龙头的公司,也是最受市场和投资者青睐的公司。
而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研发外包服务便是生物医药行业最火的CRO投资,CRO 细分行业主要分为临床、临床前和药物发现三大领域,国内主要集中于临床前阶段,也就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候选药物进行安全性评估的研究活动。国内龙头企业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也都在广泛的布局CRO的服务。
中药
相比于西药,中药更具本土特色,主要是从动植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其中植物药最多,这一点上和化学合成的西药有本质区别。中药可以简单分为中药材、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中药材是产业链的上游,将其进行加工合成后便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中药历来都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有人弃之如敝履,称其为“千年骗局”,当然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华夏瑰宝”,从实践效果看,中药的作用是毫无争议的,官方也给出了各种支持中药发展的政策。
从近几年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情况看,相比于过去,中药已经走过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中药板块整体利润的增速不仅慢于生物医药板块,也慢于化学药行业整体的利润增速。特别是中药板块中的处方药,受到医保控费的冲击和“4+7”带量采购的影响,给中药行业带来利润的“医保红利”基本消失。
同时,从中药新药获批数量来看,近几年越来越少,这势必影响中药行业未来的可持续性。除此之外,在社会越来越关注医疗健康的情况下,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越来越收到关注,也极大的影响了中药行业的未来发展。
因此,对于中药板块而言,未来的投资机会一定不是不是全行业的。无论是从市值还是上市公司数量,以及未来的发展预期,中药整体也并不算是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赛道。对中药的投资,则需把握其中的些结构性机会,如消费属性强、品牌价值高的的稀缺产品。
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是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原料的产品,生物制品可以分成疫苗、血制品、单抗、CART 疗法等等。目前全球生物制药仍处于行业初创期,是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很多从互联网行业创业后功成身退的企业家,也都投入到了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资。但对于中国而言,目前还是处于跟随者的阶段,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性,都有待实践的检验。对于这类企业而言,重要的是识别其研发品种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在整个生物制品的细分子行业中,疫苗毫无疑问是市场份额最大,发展前景最确定的行业。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之后,疫苗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多说。与国际相比,中国疫苗的免疫规划整体仍处于追赶趋势,有许多重要品种、新型品种,在国外已经纳入免疫规划,而国内市场渗透率仍旧不高或是空白,因此,疫苗行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同时,2019 年正式出台与施行的《疫苗管理法》,其中对疫苗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等多方面进行严格规定,明确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各主管部门也明确提出支持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因此,疫苗长期增长的确定性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HPV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苗以及肺炎疫苗等,其市场空间极其广阔。
除了疫苗之外,第二大类的生物制品则是血制品。血制品作为医学中的一种基础产品,其应用十分广泛,如血液中被称为“生命制品”白蛋白,广泛用于治疗失血、创伤、烧伤等;免疫球蛋白可以用来增强抗感染能力和免疫力,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注射品。而同时,血制品行业的供给受到牌照管控十分严格,因此行业内的龙头公司如华兰生物等,近几年业绩和股价都表现十分优秀。
单克隆抗体(单抗)则与创新要的研发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是单抗的技术要求更高。相比于创新药,单抗的成功率较高,因此近年来单抗研发十分火爆,行业竞争格局更加激烈,是全球制药领域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国内医药龙头如君实生物、百济神州、齐鲁制药等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单抗药物上市。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赛道具体可以分为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医疗设备和体外诊断(IVD)四大类。A股市场中,医疗器械也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化学制药的行业,医疗器械涉及到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广,技术含量也有高有低。小到人们如今已经离不开的医用口罩,大到去医院看病经常用的的CT机、疫情期间火出圈的ECMO(俗称人工心肺机),都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
从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来看,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增长稳都比较定,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升级换代为主。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则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产品普及需求与升级换代需求并存,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
不过,国内的医疗器械市场起步较晚,行业仍处于成长期,A股中除了迈瑞医疗一枝独秀外,大市值的医疗器械企业仍然十分稀缺。
未来,随着中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率的提升,以及技术的提升和相关上市企业数量的增长,医疗器械是少数市场空间大、增长高、确定性强的投资赛道。
医药商业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医药商业是医药产业链的终端,涵盖医药的流通销售等,直面医院、药店、消费者。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价值占比都较低,是一个竞争格局分散、议价能力较弱、利润率较低的行业。
医药商业的本质是配送与融资,主要包括医药批发业和零售业。批发方面,上游是强势的药企,下游是强势的医院,规模的扩张只能依赖于医药批发企业自身的垫资,因此资金压力较大,再加上利润率普遍不高,因此并非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而在零售方面,则主要分两种,传统的线下连锁和新型医药电商。A股中传统线下的连锁药店包括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和益丰药房。这些线下连锁药店与其他各类药店争夺线下市场,行业竞争态势一直比较激烈,也并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
而除了这种线下的连锁药店外,相对而言新型医药电商的想象力则更加丰富,例如以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更快,商业模式也更具想象空间。但受限于无法进行医保支付等因素,线上医药电商的利润率与线下连锁模式相比并不理想。
医疗服务
在医疗服务的下,也有几类市场空间较大且极具投资前景的细分行业。第一个就是前文提到的包含CRO在内的第三方临床服务(CXO),除了CRO外,还有CMO、CDMO等。这些被称之为医药行业“卖水人”的CXO服务,帮创新药研发的企业进行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或者按照药企的需求进行工艺、配方的开发以及定制化的生产。如果说创新药研发的企业是淘金者,那么CXO企业就是卖给淘金者铲子的那个人。因此也是医药行业中的一个备受青睐的投资赛道。
第二个则是医院,其中农公立医院由于其非盈利性质,不具有投资性。民营医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通策医疗和爱尔眼科,二者一个被称为“牙茅”,一个被称为“眼茅”,也都是十年超过20倍的超级大牛股。
第三个则是体检机构,目前国内体检的覆盖率仅有50%左右,未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对健康的重视,体检的市场空间是毫无疑问的。如美年健康等体检类上市公司也曾是机构资金配置的“心头好”,不过体检行业技术壁垒低,行业门槛低导致近几年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率并不稳定,行业的供求双高增长,也并非算是一个盈利能力强的医药核心投资赛道。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苏宁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黄大智,36氪经授权发布。
猜你喜欢
2022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四大医疗政策,利好哪些医疗科技人?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 推动医疗创新 守护患者光明
人类眼看就要根除“小儿麻痹症”,最后一役难在哪?
监管靴子落地,互联网医疗大变天
亚马逊诊所正式营业,阿里京东能抄作业吗?
这些医疗器械在中东卖爆
保健品时代变了,骏丰频谱却还在走老路?
互联网医疗进入黑铁时代
“机械心”狂奔4年,国产人工心脏前路何方?
市场环境突变,知名千亿巨头宣布:下调业绩预期,股价大跌,这个行业“寒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