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医疗并非终极目标,只是未来一系列AI里程碑之一
2023-06-14 胖猫 【 字体:大 中 小 】
在GPT-4 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与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Kevin Scott)决定向少数人开放早期试验性访问,以期在一些关键领域洞察其潜在影响。医学正是这些领域之一,我对这些初步探究演变为这本能引人深入思考的著作感到十分兴奋。
医学和医疗保健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这些领域面临着诸多巨大挑战,如成本不断攀升、缺乏公平准入、人口老龄化、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以及全球性流行病等。AI 具有一定的潜能来应对这些挑战,例如通过提供更优秀的辅助工具来减轻行政文书负担,进一步提升专业人士在各种医疗条件下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研究工作效率等。
彼得·李和他的合著者们认为,GPT-4 等技术有助于应对以下这些挑战:
• GPT-4 可以根据可靠的信息来源回答患者或专业人士的医学问题,为个体赋能,并促进医学知识在广大缺乏良好医疗服务的人群中的普及。
• GPT-4 能运用自然语言生成技术从医疗记录或文献中提炼摘要或报告,助力医学发现,传播医学成果。
• GPT-4 可借助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帮助医生或护士进行临床决策或记录,减轻烦琐的文书工作,缩小因技术导致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鸿沟”。
• GPT-4 可以利用自然语言交互技术D 为医学生或患者编写教育与科普材料,以应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医疗人才短缺问题。
本书展示了GPT-4 在医学和医疗保健领域的众多应用场景及其带来的价值。同时,作者也清楚地指出GPT-4 并非没有局限性和风险。
在医学领域,风险是切实存在的,而非纯粹理论上的问题。我赞同本书所倡导的紧急行动,深入了解GPT-4 在医学领域的优势和局限性,审慎思考如何在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的同时,充分发挥通用AI 在医学领域的潜力。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书指出了GPT-4 在生成文本时,可能存在不准确或与事实和伦理相悖的情况。这些挑战需要GPT-4 的研究者、开发者、监管者和用户共同应对。虽然在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在医学和医疗保健领域广泛应用AI 之前解决这些问题,但作者正确地指出,在医疗行业前线工作的人们不会等待—他们将在现今的临床环境中使用GPT-4,甚至很可能已经在使用了。此外,在诊所之外,缺乏医疗常识的普通民众也可能向GPT-4 寻求有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的建议。
本书展示了每个受AI 影响的领域在应对此类转变时所需付出的努力。
同时,它还表明,如果能够运用AI 提高全球人类健康水平,这将带来巨大的收益。
当前的确是人们对AI 领域充满激情的时代,但这仅仅是开始。最关键的认识是,GPT-4 本身并非终极目标,它只是未来一系列更为强大的AI 里程碑之一。
OpenAI 公司致力于创造能惠及全人类的AI,作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每天都在见证AI 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化。同时,我也看到了AI 改善人类生活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对那些处于劣势地位、被边缘化的或易受伤害的群体而言。
我也意识到,作为AI 技术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我们有责任确保AI 与我们的价值观、目标和道德观相契合。我们需要关注AI 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并共同努力引领AI 发展的方向。
正因如此,我为能给予这本书的出版以支持而感到骄傲。这本书全面阐述了GPT-4 如何运用其通用能力在医学和医疗保健领域实现革命性的改变。同时,本书还提供了关于如何在各种医学场景中安全、有道德、有效地使用GPT-4 的初步实践指导,并强调了测试、认证和监控其使用的紧迫性。
我希望这本书能为预期中关于AI(如GPT-4 及其后继产品)如何融入医疗保健领域的公开辩论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作者:萨姆·奥尔特曼(OpenAI 创始人)
书名:
作者简介
【美】彼得·李
-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研究院负责人。领导着微软研究院所有实验室,负责管理多个以研究为动力的新业务孵化团队,其中规模蕞大的团队负责的是微软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业务。
- 曾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负责计算机项目,致力于打造机器学习、数据科学、计算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运营能力。
- 曾任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及计算机科学系主任,曾在奥巴马总统时期的美国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任委员,目前是美国国家医学院成员。
【美】凯丽·戈德伯格
- 资/深医学和科学记者,专注于报道医学和科学领域的各类新闻,报道过医疗成本、基因组研究等各类话题。
- 曾在《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和彭博新闻社等媒体任职。
【美】伊萨克·科恩
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系首任主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医学AI,以期帮助医生在运用AI方面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研发十年,国产核磁共振设备终破海外垄断


亚马逊诊所正式营业,阿里京东能抄作业吗?


以打通商业闭环为前提,「锐正基因」专注非病毒载体体内基因编辑药物开发


前景可观却面临诸多挑战,带病体市场应该怎样「啃」?


11款数字化产品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GE医疗首次展出针对三大医疗场景应用


影像AI,终见曙光


公立医院压缩预算,临床营养即将崛起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摄取非糖甜味剂


数字孪生会为医疗健康领域带来什么?


这家医疗器械公司凭什么值350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