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

2021-12-08 【 字体: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1)

各位同学,很高兴这次跟大家用一个小时去做一些交流和探讨。 

今天这个题目叫《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我用一句古语来形容叫:“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语说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资源的流动会让组织充满活力,人才也是一样。 

所以一些组织会这样实践:比如说:干部能上能下人才的内外交流。这些动作都属于人才管理动态设计,让组织在随时随地保持人岗匹配的一个状态。这是人才管理动态设计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也是今天晚上我们交流的一个重点。 

今天晚上我们要交流的主要是7个细节问题: 

1、动态人才管理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2、什么是“四个一批”,它和人才管理是如何组合的? 

3、内外部人才交流的形式有哪些,分别是如何操盘的? 

4、人才梯队建设的“养猪论”是什么,如何处理人才库的管理? 

5、人才竞聘上岗的判断手段有哪些,如何全面看待人才评价? 

6、如何解决人才发展中的“机会不足”问题,打造发展通道? 

7、如何看待人才工作中的节奏问题,平衡专业上的快与慢? 

动态人才管理的基本操盘逻辑

我们如何看待动态人才管理呢? 

动态人才管理指的是:在充分理解业务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人才交流、调整、培养、发展等策略,充分利用人才能力,防止人才积压浪费,最大限度实现人岗匹配,充分撬动和激发各类人才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以及潜在竞争力。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2)

这是我们对它做了一个完整的分析。 

那么这里面大家需要关注几个点: 

第一,我们要理解业务的需求,理解公司的战略打法,这是我们做人才管理,尤其是动态地去甄别人才管理的需求极为重要的一点。 

第二,什么叫动态?动态和静态是相对而论的,比如:销售员的薪资看他的销售额,业绩是逐级上升的,这就是典型的动态。业绩管理动态管理,你能得多劳多得。

而国企央企和一些事业单位,是按照岗位职责来去评价人的,很少按照一些绩效标准,处长是处长的钱,局长是局长的钱。这种逻辑是一个典型的静态管理,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定岗、定编、定薪三定原则。

我们是按照岗位付酬,还是按照绩效付酬? 

绩效是动态变化的,而岗位是相对静态,岗位的依据是岗位说明书,它只要确定了,不会有太大变化,而绩效是每年都会签绩效合同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组织如何通过业务的发展、人才的一些组织的动态变化去评价人才、使用人才、发展人才,其实就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包括刚才提到的干部能上能下,干部上去以后如果永远不能下来,那么你就永远熬你的资历。

熬资历是很可怕的事情。 

是资历重要还是阅历重要?如果是资历重要的话,那么一个人发展到中层干部必须得35岁以上。但这个逻辑很明显在很多企业是不适用的。有很多企业的中层干部是二十七八岁的,甚至大学刚毕业不久的,由于业绩优秀就快速提拔上去的。 

所以大家看,一个绩效场景,一个发展的场景,都涉及到动态对组织和人才的推动。

举个例子:一个集团下的两家分公司,A分公司成立时间比较久,牛人比较多,B分公司刚刚成立,没有什么人才,怎么办?难道让B公司人才只能去外面招聘吗?我们要找A公司去借人,因为猛将必戍边,你有强人肯定要支持弱的业务,但是很多公司没有打造起这种内部交流机制。 

强和弱的分公司没有办法内部交流,就是一种静态的管理。像这种林林总总的场景都是静态和动态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如何理解动态的管理,是今天晚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关注点。 

我们在理解业务战略的基础上,如何对人才进行动态管理,匹配组织的人才战略,最终做到人岗匹配?我这缺人,其他地方人能不能交流出来?我这人能力不行了,能不能下去转岗? 

这些问题,都是HR要去思考的,是非常关键的信息与内容。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3)

从出发点上来说,动态的人才管理需要做到三个“和”:“事和”、“人和”、“心和”。 

“事和”,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叫“称心如意”,理解老板想法,理解公司的战略意图。 

“人和”,人才的数量应该如何匹配? 

如果我们组织缺人了,人到底从哪来? 

举个例子,现在公司要新开20家分公司,缺20个分公司总经理,那么传统的观点应该是外招20个总经理。但是如果要动态化的思维的话,我可能外招10个,内部培养出来5个,然后内部其他公司调动5个过来。 

培养是可以的,借用是可以的,招聘也是可以的。所以人才的缺口计划并不等于人才的招聘计划。

“心和”,一个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和组织能力的要求,也是动态变化的。 

比如我们公司去年主要做制造、做生产,明年准备做电商。电商要求的组织能力和生产制造要求的组织能力,是有明显差别的。公司的转型就对我们的组织能力以及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带来挑战。 

这个时候一些组织会做人才盘点,对人才的一些基本能力做判断:面向未来能力到底够不够?有没有人?人好不好用? 

这都是一些紧贴业务的动态思维。这三个“和”,就是动态思维的基础。

我们构建人才管理体系,动态地选拔、激励、培养、评价、保留人才、淘汰人才,最终打造我们的组织能力,让我们的组织像一个雷达一样,可以随时去紧跟业务的痛点,随时做出动态的变化。

以上,就是动态人才管理的一个基本逻辑。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九宫图的一些应用。很多公司会把人才分布在九宫图里面,对人才的状态做分析。我在华润工作的时候,也列了一张人才九宫图,定期对人才的能力潜力做评价,然后对人才的分布做分析,然后提出对应的四个“一批”,构成我们的人才管理的体系。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4)

所谓四个「一批」,就是提拔一批、交流一批、培养一批、淘汰/调整一批。大家可以形象地把它理解为上下左右。上端是提拔,下端是淘汰或调整,而左右是交流或者是培养。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有很立体的感觉了?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把这四个“一批”结合人才管理体系,跟大家列了一个整体的思路。如果大家对人才做了盘点评估,对应人才分布我也给了建议。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5)

第一个:提拔一批。

如上图所示,人才是评估结果是AA,比如业绩高潜力高的,我们提拔一批,常见的手段有哪些? 

第一点,保留。一个组织当中出现了欲望比较高的员工,能力比较高的员工,大家要注意欲望跟能力往往是匹配的,这个时候就涉及到如何留住他的问题。 

如果狼没有肉,狼会去什么地方?我觉得狼有两个选择:第一,狼会去肉更多的地方跳槽;第二,狼会吃掉主人,因为狼会觉得,因为领导动不了,我也动不了。 

我们在有些公司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员工连续两三年业绩是A、潜力是A,很优秀,但他领导动不了,后来他找了个猎头把领导挖走,自己成为了领导。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操作,但体现出一点:创造人才的发展机会,对保留优秀人才很重要。所以我们得考虑一下怎么付出我们的激励成本,今天后面我再跟大家聊一下。 

第二点,复制一个人越优秀,人才市场对他就越透明,短时间内叛逃的概率就越高。这个很残酷,也很现实,所以只要组织内部出现了业绩优秀的员工,大家一定要鼓励他第一时间成为师父,让他把经验尽快复制出来。换句话说,凡关键岗位必有后备梯队,这是人才管理的重点操作原则。 

第三点,交流。安排了新的工作挑战,让他避免原地踏步。你在这个岗位考核是96分,换个岗位说不定86分,还会发现很多新学的东西。很多公司里都用轮岗锻炼的方法,让员工去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最终培养综合性的管理者。比如中海地产的“海之子”、华润地产的“未来之星”。 

第二个:交流一批。

对于BA、AB、BB这些类型的员工,第一可以使用交流手段,比如分配给他合适的项目或者工作去锻炼,匹配一些导师。第二可以尝试让他支援新项目新单元,同步锻炼他的新能力。第三做一些调动,比如你在原业务单元做得一般,换个地方说不定做得不错,空出岗位给更优秀的人。 

第三个:培养一批。

第一用课堂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意识学习。第二可以岗位交叉、岗位轮换、轮岗锻炼。第三匹配导师,让高绩效的老师做一些培养和监控。 

第四个:淘汰/调整一批。

在说淘汰之前,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具体的状况是什么?因为有些时候出现业绩不好的员工,可能是组织内部涉及冤假错案。比如经常有一些一线的业务管理者会以关系远近对员工作出评价。 

举个例子,多年前我在华润工作的时候,有个管理者的小孩准备上幼儿园了,但这个他家里这个房子不是学区房,有个下属就知道了,就动用社会关系帮领导解决了小孩上学的问题,于是领导无以为报,在年底的时候考核给他打了个最高分。过了几天员工又来找他,说,领导你还有没有小孩?没有?要不再生一个? 

玩笑归玩笑,现实却很直接。 

这件事情很有意思,组织内部一把手或者是业务管理者,很容易通过关系远近的方法去评价人。

刘禅继位之后,诸葛亮给他的最重要的一个提示就是6个字:“亲贤臣,远小人”,其实就这个意思。掌权者容易给亲近的下属更高的评价,这是人性。 

如果是业绩、价值观都很差的员工,当然可以换人,让他走淘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动态的补员招聘是可以的,培养是可以的,介入也是可以的。 

如果一个中层干部要被淘汰走,平时给他培养了后备的话,他走了后备能补上来。即便是一个专业性的老师傅,也要培养他的后备。 

所以,注意平时的动态补员,“招”、“培”、“借”、“留”,都可以补员。

另外,利用一个点:员工即便离开了公司,未来去到其他公司,往往也会去到同业公司,毕竟换个行业沉没成本太高了。所以我们要注意一下,他即便离开了本公司,但在同行业,你也可以把他做一个外部的人力资源。 

比如说我公司从你公司挖人,你帮我免费做一个背调。如果未来我们公司敞开门要返聘的话,你还可以再回来,那你在友商那边干过一段时间,友商的标准化流程、岗位通讯录、一些操盘的思路我们就可以了解。还有比如我要跟竞争对手对标,你可以帮我牵个线。 

过去我在操作一些职能管理的时候,我们也会建一些离职的员工信息库,叫外部人才库。 

这个动作其实阿里巴巴也做过,阿里巴巴经常鼓励一些离职的员工回来,叫“返校生”。意思就是你从阿里巴巴走了,相当于是从阿里巴巴毕业了,未来你动态地回来,我们可以动态地跟你交流,说不定有机会可以返聘,说不定可以跟你学习,交流资源等等。 

大家想想,我们有多少公司建立起了内部的人才库,但没有建立起外部的人才库?因此这类人才可以把它称之为叫“溢出性的人力资源”。 

这四个“一批”都是典型的对人才的动态管理。我们在动态操盘的时候并不限于这些思路,大家可以灵活应对。 

内外结合:动态人才交流的一揽子计划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人才的内外结合」。 

先说内部交流。 

给大家看一个场景。当时我在华润的时候,广西南宁有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特别想从广州借一个人过去,因为南宁的那边人没有广州好招。静态思维就全部在本地招了,但动态思维内部还有交流补员、交叉调动等等。所以那时广西就找广州公司去借人,但是广州公司总经理不干,我的公司比较强,我的人都被抽走了怎么办? 

广西公司的总经理就跟广州的一个财务部副经理做了一些交流。 

总经理: 小刘,我们广西公司刚成立,你愿不愿意调过来? 

小刘: 广西离家比较远,我是不愿意的。 

总经理: 不要讲那么早,你从广州调到广西,从财务部副经理变成财务部经理,你愿不愿意? 

这个筹码一开,小刘同志当然很愿意。广西总经理愿意,小刘同志也愿意,但是广州公司总经理不愿意。所以当时发生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小刘同志在反复思考下,从广州公司办理了离职,一个月之后在广西公司办理了入职,这是同一家集团公司发生的事情。 

后来在公司开总经理大会的时候,这个董事长就痛骂了广州公司总经理,说你这个人格局不够,你没有推动内部的人才交流,你就老藏着掖着,你为什么不做强弱帮扶? 

当然广州公司总经理也很委屈,说,你不能说我人强就都把我人给抽出去了,那以后我就是一个最弱的公司了。 

所以管理会议之后,我们建了一系列机制来推动人才的内部交流。 

比如分公司总经理设一个考核指标叫人才输出率,除了业绩达成之外,每年要动态输出一定数量的人才。人才输出率是个加分项,比方说A、B两个总经理考核都是100分,但A总经理输出两个人才他会加5分,公司在提拔干部的时候,A比B要高5分,A就排在B的前面更容易被提拔。 

所以我们得通过考核激励的方法打造管理人员输出人才的意愿。

打造了管理人员输出人才的意愿后,我们就要打造人才的意愿。 

以前在企业的时候,我们公司有规定,人才,包括强公司的人才资源,去到异地公司将会作为未来考核提拔的重要依据。同时成立新公司以后,鼓励强公司的员工、老公司员工出去应聘。 

你愿意去应聘可以去,但如果你没有应聘成功,比如广西的小刘应聘了广州的财务部,广州没有要他,这样的话我们要求原公司要保留小刘同志的职位。你不能因为人家是本公司内部去分公司应聘,你就把他职位给抹掉了,除非那边要了,你才可以去换人。 

我们通过这个机制动态地去保障员工的权益,同时推动管理者人才交流的意愿。 

结合这种机制,我们就打造了人才动态交流的4种形式。 

第一,异地的派遣调度。

通常情况指把员工关系调动过去。比如把长沙公司小刘调到武汉公司去,这个调动最少三年时间,相当于岗位的调动。三年左右按照项目周期以调动为主,会转移他的组织关系。 

第二,飞虎队。

飞虎队是港片当中警局执行特殊作战任务的单元,有情况发生,就从A局抽两个,B局抽两个,组成一个飞虎队。 

我们当时也学了这个方法,比如长沙公司成立了,从武汉公司出一个人力资源,从北京公司抽一个营销,从上海公司抽一个财务,组成一个组合型的作战单元,去当地支援1~3个月时间。人力资源部要调一个人过去驻点帮他招人,人配齐了人力资源部撤出,这就是飞虎队。 

第三,外送式的培训。

比如新项目、新公司成立了,要求你的新员工从强公司入职,在强公司待两个月之后再回到我的新公司。这样强公司就可以作为我的弱公司的人才轮岗和孵化基地。这是一种动态的设计,国企央企把它称之为叫挂职锻炼、轮岗锻炼。 

第四,短期派遣。

比如我就把你派过去,调动半年左右轮岗学习,或者还让你兼岗,同时推一个双向考核。 

以上策略是我们当时建立起来的一揽子的内部动态人才交流。大家想想你所在的公司有没有考虑内部的动态交流呢?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6)

我们再谈谈外部的人才交流形式,包括人才的来源。 

举个例子:母公司2003年创业经过了7年的快速发展,在他所属的行业市场内部排名前30位,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在一些行业论坛主流媒体上,也能看到一些对其报告和分析,没有明显的负面新闻。客户对他产品的美誉度比较高,在财务上盈利状况比较佳,老板把持了稳健的发展风格,且善于授权,还有激励意识。 

在短期之内,公司准备继续深耕强势的主营业务,运作更多规模、更大的项目,需要大量中高级人才的加盟。从中长期来看,准备陆续投资一些主营业务相关产业,需要更多专业人士来操盘,共谋大业。 

目前公司亟待组织5个新产品小组,每组6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司希望找到既专业又有过往产品及成功经验,既能整合行业内外资源又大局观的管理者,应该如何多元化地考虑关键人才的引进渠道? 

大家看这就是一种人才外部的交流,一入一出就是一种流动。 

很多人一提起外部交流就提到了招聘。当然,我们待会要提的人才共享也是外部交流。很多公司高管也认为缺人就招。这是一个典型的“创业公司”想法,为什么? 

因为创业公司是没有人才的,所以你才要招。但如果你组织发展到发展期和成熟期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考虑梯队建设和内部人才培养? 

所以,缺人的话,要如何动态地思考人才来源? 

角度一,挖猎型。

主动出击,建设一系列人才的多维度的补员渠道,比如发出人才通缉令、购买现有行业人才的数据、关注竞对公司的通告和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当中往往会有一些管理团队关键人才的名字,你可以直接找到猎头,说张三这个人我要定了,人家给多少钱,我加20%把他挖过来可以吗? 

还有比如说参加一些中高级人才招聘会、参加行业聚会。过去我经常参加一些马拉松比赛,认识了很多行业内的一些朋友。马拉松有人开玩笑说是一个有钱有闲的活动,其实也不是一个爱好者的集合,但在这里面你也可以去物色一些人才。 

有些公司冠名马拉松,作为主办方,是可以拿到所有参赛运动员的登记记录,比如姓名联系方式,这就可以发现很多人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行业精英式的挖猎。 

角度二,储备型。

培养梯队储备人才,也是一个动态人才来源。 

比如我通过招聘网站建立起人才库,来公司三个人才,最后录用了一个,另外两个可以先把它储备起来,未来动态地使用,立足现在、放眼未来。 

我也可以跟招聘网站建立起中长期的人才推荐渠道,有人你给我推荐,用不用再说。 

还可以建立起公司人才库,查找曾经应聘但没有被聘用的高端人才。或者提前培养高素质人才。 

你的梯队一旦缺人应该优先内部补充。 

这里说一句狠话:一个组织,如果它的补员策略百分百是招聘的话,我只能说这个组织是没有未来的。

你必须动态地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招人涉及到人员融入的问题、空降兵的问题、内外冲突的问题、忠诚度的问题。你20万把人挖过去,别人25万把这人挖走怎么办? 

不要一缺人就马上去招,这是一个尾大不掉的动作,这样你永远都会是在补坑。

角度三,圈层及推荐型。

你可以动用你的圈层,发动公司的管理团队成员。因为一个人职位越高,他的朋友圈就越大,这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可以来推动公司的管理团队,全程多角度地搜寻推荐人才。 

比如说: 

可以要求业务职能部门推荐项目合作当中的优秀人才、甲乙方的人才。 

可以向新员工询问以前公司有哪些优秀人才。我挖了张三过来,你能不能推荐以前公司的李四、王五、赵六? 

可以请公司骨干员工提供一些过去打过交道的优秀竞争对手的名单。 

可以建立内部员工的举荐制度。你推荐一个人奖500块钱。这个策略对操作岗位员工做得特别多,像富士康这类公司就经常搞这个东西。 

最后还可以从应聘者提供的证明信息当中去挖掘可用之材。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需要应聘者填应聘登记表?应聘登记表当中为什么需要应聘者写出他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当中可能就会有有用的资源。 

成功=能力×资源。

我列了三个操盘角度,当然你还可以想得更多。静态是一锤子买卖,而动态没有上限。

外部人才交流,除了这种招聘式之外,还有借入借出人才,人才共享。

我公司业务不好,人多了,把人借给你,等我业务好了我再招回来。 

这个策略去年的应用特别多。西贝堂食少了,公司人多了,就把人借给盒马,这样就不用把员工开掉,而开掉他我的培训成本就付诸东流了。当我把人我借给盒马后,工资由盒马出、培训由盒马做,当然五险一金还是我出,因为员工关系是在我这儿,但我可以通过财务的方法,把钱给到员工,实际上我还是零成本来保有员工的。一旦未来业务好了,我可以动态地把它招回来,这就是典型的动态思维。 

不要说人一多就开,裁员未见得增效。 有可能裁员会是缩减能力的某种手段,你把牛人都干掉了,组织还要不要未来? 

所以,活在当下,放眼未来,人才共享也是一种方法。 

我列了一些常见的共享方式,比如说 

峰值的时候借人,谷底的时候把人借出; 

把任务外包给别人去做,公司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两个项目合作,我负责营销,你负责品牌,我就不用养品牌公关人员了;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7)

还有合作方转移,也就是动态转移组织功能这种手段。

举个案例:河北保定有一家机械厂,老板老王同志大胆对企业做了一番改革,除了生产研发岗位保留核心人才之外,砍掉了大量的设备维修团队,员工跟同行纷纷嘲笑老王是要断自己的后路,后来发现老王同志的业务不仅不受影响,反而让厂子半年节省了20多万的支出。 

老王怎么做到呢? 

其实老王的做法就是把非主干的板块转移到外部,让这些员工成为我的外部合作伙伴,这就是一种动态的思维。我跟你可以以内部关系合作,也可以以外部关系合作。 

比如我买了一个美的的空调,结果用了一个月坏了,我打了个电话,你好美的,请过来帮我修一下空调。王师傅上门了,我一看工牌美的。 

第二天我们家里格力的空调也坏了,我又打了个电话,格力你好,请帮我修一下空调。结果打开门一看,怎么又是这位王师傅? 

你一定遇到过这种场景,因为售后维修这类团队是有事的时候忙死,没事的时候闲死。我能不能把它外包出去?或者你出去成立一家公司当董事长,但你跟我做全职合作,就代理我的维修业务,我不给你发工资了,你以业务拿单的方法来抽成就行了。 

像这种方式有很多,这就是动态地转移组织功能。 

所以大家想想,我的function一定是我自己的人吗?也许我的function不是我的人,而是别人的。人可以是我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钱可以是我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这叫融资。资都可以融,人当然也可以融了。

所以各位HR,格局要打开,思路也要打开。

人才库建设:动态人才梯队管理的入局、在库与出库

接下来我们再讲讲动态的人才梯队建设。 

组织内部,如果说是一种静态人才库的话,你就可以说今年培养30个人,今年做梯队建设,明年不做了。脑袋一热说培养人才,忙的时候没有精力培养先放一放,其实这样的人才培养,并不是动态的,是有点投机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想法,它不是一种动态的管理。 

我们聊一聊什么是动态的管理。动态的管理中有三个词:入库在库出库。 

我跟大家列出一个人才梯队建设的养猪论,培养人才跟养猪其实是一样的。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8)

你想想看,比如我们今天在座的某一位李同学是养猪的农户,那么想想你要养猪的时候,首先要做什么?是不是得挑猪苗?那你挑猪苗时有什么标准吗? 

第一,你是不是要挑这种身强体壮、拿在手上活蹦乱跳的猪? 

这就两个点,身体强健、性格活泼。那对应到人才的逻辑是什么?猪的身体强健意味着猪过去吃得不错,这个人之所以业绩好,是不是因为他过去做得不错?所以第一点我们选人要选业绩好的。另外,猪的性格活泼意味着未来吃得快。选人要选潜力高的,潜力高意味着未来成长快。 

这就是我们入库的标准,业绩高、潜力高。这其实也是人才九宫图的两个关注点,业绩和潜力。 

第二,猪苗进栏后,我们要做什么,农户需要做什么? 

首先你需要每天给猪喂食,让猪奋勇进食。李老板会不会每天拿个鞭子出来,见猪就抽猪,让猪一看到他就猪心惶惶,很害怕?这样的话,猪也不愿意吃东西。大家会发现,现在很多现代化的农场,会在养猪养牛养鸡的时候,给它们放一些动感的音乐,甚至于还做什么SPA,让肉质足够松软。这就8个字,奋勇进食,乐不思蜀。 

那么培养人的时候一方面要培养能力,这就是奋勇进攻,让他成长足够快。另一方面你不能边培养人,边让人跳槽。培养人的时候还要培养人的意愿,培养人的文化价值观,让这个人更有忠诚度,培养我自己公司的人。

人才的培养两点,第一培养能力,第二培养意愿。 

第三,成猪出栏。 

养了一年半后,李老板准备把猪拉出去卖了,他总得给猪称重。把猪赶到秤上,如果这个猪够200斤的话,就往右边走,右边去什么地方?去屠宰场,实现了猪生价值。 

如果一头猪体重不到200斤,比如120斤。但一头猪体重越多,卖的钱越多,120斤明显就亏了。所以李老板想了一下,120斤就不要往右走了,他拍了一下猪的屁股说来往左边走,那么请问左边是去什么地方? 

一种可能,左边是回栏再造。另一种可能,如果这头猪体重没有达标,并且李老板发现这个猪居然吐了酸水,这可能是猪瘟了,怎么办?李老板只有可能做一个动作,“就地正法”。因为他担心传染别的猪。 

所以如果你发现这个猪体重达标了,往右边走相当于实现它的价值,而往左边走有两条路,要么回炉重造,要么如果你培养一个人一直没有培养出来也可以放弃。如果一个员工能力也不好,并且天天抱怨公司,他不走也会把别人抱怨走。 

左边可能涉及到再培养或者是把烂泥扶不上墙的人淘汰。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的评估手段,并且要善用人力资本。这就是一揽子的人才梯队建设的动态的思路。 

接下来我跟大家简单谈一下细部的思路。 

大家未来挑选后备人才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个比例:目标岗位跟后备岗位大概的比例是1:2~3。这个是比较合理的。1:1太少,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1:5,人才的机会又会很少。 

当然有人说能不能适当扩展一点,比如1:4行不行? 

也可以。大家注意,人力资源的问题不是数学的1+1=2,是要动态的思维。

1:4也行,但一定要相信一点,你的比例越高,未来要消化的人才就越多。因为你不是只有1个岗位,你培养10个甚至更多,上去1个不还有9个? 

所以建议大家1:2~3,这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一些关键技术岗位,比如销冠这种的可以略多一点。过去我在营销团队的时候,一个销冠我们当时可以带5~6个人,管理幅度最大7人之内,适当放宽一点往往也不会超过7个人。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9)

说完比例再说标准。 

刚才提到过了,绩效和潜力。 

有些公司在业绩跟潜力一样的情况下,会安排一个差异化的比较要素。比如说张三李四业绩潜力都一样好怎么办?我们看他在公司工作的时间长短,这叫岗位经验。还有华为会让后备干部做一道选择题,题目是请问你是否服从全球调动?当两个员工能力潜力都一样好的情况下,我只有一个提拔机会,我肯定提拔愿意接受调动的。但如果两个都愿意接受调动,我再安排下一个差异化的比较要素。 

这就是人才入库的比例和评价问题。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10)

紧接着我们再说在库。 

人才梯队的梯队,是一级一级的。张总走了,三个下属选一个最合适的刘总来接替张总,这个叫做继任计划。继任计划是立足现在的。如果是一个大学生5年之后培养为总经理,那这个就叫梯队建设了。 

所以在公司里面大量的Mt管培生计划都属于人才梯队计划,因为管培生不可能在总经理走之后马上接替的,一个大学生怎么可能总经理走了他马上成为大学生,他总要爬格子一级一级地培养,一级一级地向上输送人才,动态地、滚动式地开发,这就是梯队建设。 

建议大家未来思考一下组织内部的梯队。 

比如第一种梯队设计,要培养分公司总经理,那总监或副总就是第一梯队,我要把他一年之内培养为分公司总。第二梯队就是部门经理,2~3年之内培养为分公司总。第三梯队就是优秀主管和大学生,5年左右培养为分公司总。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以职级高低来设计的梯队。 

有人说,我们公司非常扁平化,就一个经理就对员工,没有什么副总。这种我建议大家可以按照绩效的水平来设计梯队。 

比如说总经理下面10个下属。 第一梯队就选绩效前10%的,第二梯队选前10%~30%的,第三梯队前30%~60%的。你可以设一个快、中、慢三种梯队,他只对一个层级,不用考虑多个层级。 这种方法适合没有什么层级、极度扁平化的创业公司。 

所以换句话来说,继任计划是立足现在,梯队建设是放眼未来。

而如果你公司是一个总分式的结构,当我们在库培养人才的时候,还可以动态地思考。 

比如分公司培养二级人才,优选优秀的20%输送给总部,由总部亲自培养顶尖的人才。那么输送给总部的人才就是一级人才池,而分公司培养的是二级人才池。 

分公司做初级员工的培养,做中层以下干部的培养;总公司做高管入职的培养,没问题的。分公司做绩效为B以下员工的培养,总公司做绩效为A的员工的培养,也可以。 

这就是典型的一二级人才池,适合于一些总分结构的公司。 

这时候也不要太静态的思维,公司一培养人才就都在做,恨不得一个入职培训分公司也做、总公司也做,哪有那么多精力。 

同志们,动态地、灵活地切分,才是解决问题的重点,有多少人干多少事。 

所以当我们动态地培养人才的时候,除了考虑梯队,还可以考虑一下公司的总分结构。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11)

另外,如果你认为人才培养太慢,我这里给 大家设立一个动态培养的三段论,三段式培养。 

一段是常态化培养 ,往往以上课为主的。先听老师讲课再学习,回去还得实践一下。老师讲了20个点,3个点能用上,可以用上就实践了,实践了你就转化了,转化之后就变成你自己的能力了,你不就提升了吗? 

传统的课堂培训就这4部曲:学习、实践、转化、提升。 但这个方法太慢了。有很多公司培养后备干部,除了分这4个步骤还分几个模块,培养一年两年,结果培养完人跑了。 

二段是加速化培养 ,如果你想加速一点的话,最好搞师带徒或轮岗,叫加速化培养。 

但如果你说,何老师,公司能不能让后备人才先上来再说?比如分公司总经理马上就要调走了,要让副总一周以内继任总经理,我来不及培养他。 

有谁能在一周以内培养出一个总经理出来?这是不可能的。 

静态来说真的是不可能的,但是动态是有可能的。 

我提一个场景:经常有公司管理干部跟我探讨一个问题,说何老师,我们在公司某个板块工作一段时间也得到老板的信任,但某一天老板突然让我去管整个部门。 

比如说你是薪酬经理,过去干得不错,现在让你当人力资源总监或者副总。你说,老板人力资源有6个模块,我只管了1个,其他5个模块要分别轮一下岗,让我到招聘轮3个月,培训轮3个月,绩效轮3个月,员工关系轮3个月,等到一年半之后,等我能力到位了再上。 

如果你这么说的话,老板很有可能跟你讲下一句话:再见。 

老板很有可能还讲下一句话,叫组织发展太快,人才成长赶不上组织发展速度。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遇到这种场景的话,就先冲。老板信任度是有限的,如果你表现出来没自信,那么最后你能不能上,就再说了。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12)

三段是极端加速法 。如果一个组织真的没法等人才培养的话,我们的确可以让这个人上来,先做这个职位,之后我再培养你。而传统的思维是我先培养你后你再上,这就是差别。 

我把三段切为了前半段和后半段。 

前半段叫扶上马,送一程。 

比如我是个薪酬经理,现在当了人力资源副总,我又不懂培训,不懂绩效,但我不懂的地方肯定有懂的人。 

我不懂薪酬,手下应该有一个对薪酬比较懂的人。如果没有怎么办?招。如果招不来怎么办?借调其他分公司懂薪酬的。如果不愿意调动怎么办?轮岗。 

我们前一章不是讲过人才的内外交流吗?都可以。如果轮岗要不行怎么办?我能不能借一个外部的顾问过来,到我们公司待三个月,帮我把薪酬体系先搭建出来,三个月之内也培养我,让我起来行不行? 

当然可以。 

所以大家注意木桶理论这些年其实祸害了很多人。大家千万要相信一点,个人发挥长板,团队不能有短板。

如果你短期上位的话,你的短板是靠别人补的,是靠组织补的,而不是你自己短期内补的,来不及。所以很明显前半段的思维,扶上马送一程,你对组织有忠诚度,老板信任你,你上去行不行?当然可以给你扶上去。 

那我怎么给你送一程呢?在你短板的地方给你配强人。 

但大家要注意一点,你说我是一个做财务出身的,我现在当了分公司总经理,我又不懂营销,但刚才说了,个人发挥长板,团队不能有短板。我管分公司管了一段时间,老板过来检查。老板说,来刘总,你把你分公司今天销售情况介绍一下。刘总说,领导,我对营销不懂,你问一下我手下营销经理去。我认为如果这个人这么说的话,他是干不下去的。 

因此大家要注意,一个人虽然通过极端加速法扶上马送一程了,他还是得补上自己专业的短板。极端加速法还有后半段,叫学中干,干中学。 

人才通过这种极端加速法上位之后,他还是要懂专业的,只不过组织能力补了你的短板,你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你有机会去补你的短板了,这是组织对你的最好的一个帮助。 

怎么补你的短板?怎么学中干,干中学? 

所谓学中干,干中学,意味着要善于找到工作场景当中的专业人士,善于提问,善于使用专业人士。 

工作场景中有三个师傅。 

第一个师傅是公司在职的目标岗位,比如我成为了总经理,公司再次有哪些总经理,我可以通过他们身上学习。 

第二个师傅是同行业的目标岗位,我成为了总经理,同行业有没有在职的总经理,我可以跟他们学习。 

第三个师傅是下属。 

所以大家注意,当人才提拔上位之后,你应该找到这三个师傅。你需要尊重他们,并且经常跟他们交流提问。像这种传帮带的方法对个人的成长是最快的。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提到的,在库培养当中涉及到的动态的手段、动态的梯级建设、一二级人才库,还有极端加速法。 

动态的竞聘上岗:出库的时候,我们评价人才的方式是什么

我们培养人才结束以后,人才就要出库了。 

出库的时候,大家千万注意,并不是说我只能做个岗位竞聘就行了。我们要动态地思考,我们有一揽子手段去评价人才并且竞聘上岗。 

主流的人才评价手段,我列一个全景。这是大量公司在人才梯队建设出库时主流的初步评价手段。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13)

比如说面试型的,我身为总经理从外面招人面试,你内部培养出来的一样要跟你面试。或者我当场给你出题考试,或者面试前测评一次、培养结束还要测评一次,前后对比,看分数的变化。还有一些公司在培养结束以后还要做一个行动学习,通过行动学习,在学习死板的理论的同时,动态地检验它的学习成果。 

有的公司会做三堂会审。人力资源主管、业务线的管理者、公司老板,三个人分别考核他。 

有的公司做文本筐,把总经理或者一个目标岗位每天的工作内容列出来,把难点抛给他,看他怎么去解决。 

一揽子的评价方式,大家可以灵活地思考、灵活地使用。 

紧接着跟大家提一下发展机会的问题。 

如果死板地思考,培养出来人才就应该有发展机会。情况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大家想想我们公司的结构是个金字塔,还是一个正方形?显而易见,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个金字塔,如果是个金字塔,意味着一个人越往上走机会必然越来越少。所以如果你死板地认为培养了人就应该给他机会,这是不存在的,因为结构是缩紧的,哪有应不应该? 

动态人才发展策略:将有限战场打造为无限战场

上面提到人才发展,现在我们来动态地思考一下,怎么打造人才动态发展的策略。 

我跟大家提4个词,叫做“宽”、“气”、“快”、“活”。 

虽然岗位数的确是有限的,但我们能不能把岗位做宽、做细、做快、做活,灵活地将有限战场打造成为动态的无限战场,甚至还有外部合作的战场。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14)

第一,把通道做宽。

这个方式我相信大家应该很熟,一些公司常常打造双通道多通道让员工发展,这把通道做宽,对消化人才是有帮助的。 

第二,把岗位做细。

比如说经理到总监,原先是经理直接到总监,但是5个经理经过两年的时间,有1/5的概率成为总监,1/5还要等两年,概率多低,这个当中还有不确定性,怎么办? 

我把通道做细一点行不行?比如说经理当中切成助理经理、副经理、经理、高级经理、资深经理。 

哪怕你当了总裁,我都可以跟你说,你不用着急,我们公司总裁都还有7个党助理总裁、副总裁、常务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总裁、高级总裁、资深总裁,你看是不是细很多?你没有那么快到天花板,你还可以继续往上爬的。 

你能做宽就做宽,能做细就做细,实在做不了细做宽也行,努力尝试一下。 

第三,做快车道,快速培养一部分人才。

这就跟你家小孩读书的时候,学校分快班慢班是一样的。给重点关注人才倾斜资源,快速培养一部分人才做常态化培养,这个也行。 

力保一些关键人才,使组织内部有充分的机会,对一些非关键人才且可被替代性人才,每年保留一定流动率就行了。 

第四,把通道做活。

我有2个目标岗位,培养了5个人,上去两个不还有三个吗?那么这两个人叫A岗,没上去的三个称之为B岗,对吧?AB岗位互补,A岗调走了,出差了不在了,就B岗顶上去,这样的话B岗的人起码会认为自己是有机会的。 

还有公司会打造一些项目经理制,大家都有机会成为管理者,我们培养了55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项目经理。比如说这个项目由老张负责,老李老刘配合老张,项目做完之后,下一个项目由老李负责,老张老刘配合,大家轮换着来,都有机会当领导。 

这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来总结一下,如果未来涉及到发展通道问题,建议大家思考“宽”、“细”、“快”、“活”这四个字。 你的路太窄了,人当然容易挤在路上,还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这样那就把路做多一点,做宽一点。 

当然有人说刚刚不是说了人才内外部交流吗?我能不能考虑外部?那当然也行,我提9个字: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可供大家做个参考。 

比如说海尔发展了30多年,发现内部很多的员工都想出去创业,都想发展,但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动不了,没机会,怎么办?我们动态地设计,于是海尔创造了一个“海立方”。 

“海立方”鼓励员工在内部创业,你可以带着你的项目在海尔内部路演,我们公司的高管投钱给你,如果项目成功了,你就成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你相当于就海尔品牌内部创业。 

这就是动态的思维。与其你出去离职跟我竞争,我不如让你跟我合作,我也能实现你的职位发展,把公司打造为平台,换句话说这叫平台创业。 

还有比如万科,早些年离职员工比较多,有的员工出去以后跟万科对着干。怎么办?万科就规定离开员工如果愿意出去创业的话,万科可以投钱给你,但你必须是做万科生态链互补的企业。比如说万科做房地产,那么你做家具、建材、装修行不行?你跟我互补,成为万科生态链当中的一员,打造万科的生态。 

这个计划被万科的总裁称为“小草计划”,意思是说让万科成为参天大树,而离开万科的人在外部创业,成为一堆小草,长在万科大树的周围。 

无论是海尔还是万科,都是在动态地鼓励员工切换身份内外合作,打造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的创业平台。 

以上是跟大家提的一系列动态人才管理的思维,但它还不止今天说的这些。今后大家也可以多去思考思考,补充你的思维。 

延伸思维:平衡专业上的快与慢

最后说一点,请动态地思考自己的专业工作。我延伸一个思维,原本不是今天晚上的内容,但我把它加了进去。 

大家注意适度平衡自己专业上的快与慢。说有很多人员工作比较慢,比如刚才我提到的培养人才时学习、实践、转化、提升4部曲,何其专业,但是何其缓慢。 

培养人才不一定是组织最需要的,所以能不能把人才提拔上去再培养?这个方法就属于快动作。 

我罗列了一些点,大家未来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组织内部有哪些快动作和慢动作可以做一些结合,让人力资源可以动态地、快慢结合地实现对人才的管理。 

比如第一个,人才的供给。人才供给短期看招聘,长期看培养,长短期多维度结合。 

第二个,人才发展进程。快的方法是先提拔上位,再通过团队补他短板;慢的方法先把短板补好再上位。 

第三个,培训体系。如果快的方法,老板今天关注什么,我先做几个受关注的课程和项目;慢的方法我先建立起完美的课程体系讲师体系,弹药准备好了我再开枪。一个先开枪再瞄准,一个先瞄准再开枪。按照华为的观点应该是先开枪再瞄准,因为华为讲过一句话,叫战略大致正确,执行一定要有力。

第四个,人才保留。快的方法,我留住部分关键人才。我需要给公司人才做一个盘点,哪些是我们的关键人才?我怎么留住关键人才?而慢的观点是我要降低全体的离职率。是看关键的精锐战场,还是看全局的普罗大众,这就是一个快慢的思维。

还有激励系统。快的方法是优化福利,强化短期激励。我现在要把这个黄大仙请过来,要50万,如果你不给人家就不来,但是未来我还得优化我的薪酬体系,要跟市场对标达到75分以上,那么这是一个长远的事情。你不要说黄大仙这个事情,你就一定要先优化所有人的薪酬,招一个黄大仙,所有人都提升10万块钱工资,当然其他人是很愿意看到的。 

我还列了员工关系、文化建设、雇主品牌建设等等,大家都可以快慢地思考、动态地思考人才管理的实施节奏问题。

什么是人才管理的动态设计?(图15)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儿,最后做一个总结。我们今天探讨了7个细节问题: 

第一,我们开宗明义地讲述了什么是动态人才管理,它和静态的差别是什么? 

第二,「四个一批」的阐述:提拔一批、淘汰一批、培养一批、交流一批。 

第三,内部交流形式有哪些?如何操盘的,还有人才建设的养猪论是什么?入库、在库、出库。 

第四,竞聘上岗手段有哪些?我们列了七八种。 

第五,如何解决发展机会不足的问题,4个字,“宽”、“细”、“快”、“活”。 

第六,如何看待人才工作当中节奏问题,平衡专业的快与慢?快解决眼前的问题,慢解决体系化的问题。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快慢结合地思考人力资源的问题。 

好,最后跟大家做一个总结,什么是动态的人才管理?动态人才管理指的是在充分了解业务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人才交流调整培养发展等策略,充分利用人才能力,防止人才积压浪费,最大限度实现人岗匹配,充分撬动和激发各类人才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在的竞争力。 

通过动态人才管理去做强组织的人才战略,进而支撑业务战略的有效落地,我想这是今天晚上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力资源分享汇”(ID:hrgogogo),作者:HRGO,36氪经授权发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抖音爆火的“拆盲盒”直播,是如何将昂贵的废品卖给消费者的?

<strong>抖音爆火的“拆盲盒”直播,是如何将昂贵的废品卖给消费者的?</strong>
抖音直播间掀起了一股“拆盲盒”热潮。最初,这股热潮主要集中在拆卡直播间。一盒10...

低至4元的柠檬水,凭什么赚钱?

<strong>低至4元的柠檬水,凭什么赚钱?</strong>
柠檬水快卷疯了。入夏后,不少新茶饮品牌都从柠檬开刀,要么降价,要么推新,动作频频...

2分钟找到契合你的小众市场

<strong>2分钟找到契合你的小众市场</strong>
编者按:互联网是个长尾市场,越来越长尾。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到头来你会一场空。相...

牙齿正畸这门生意,也到了出海时代

<strong>牙齿正畸这门生意,也到了出海时代</strong>
高瓴资本作为LP的时代天使,凭借本土先发优势,与国际巨头爱奇科技在国内隐形正畸市...

【设计参考】EMR电子病历系统:数字化医疗的未来

<strong>【设计参考】EMR电子病历系统:数字化医疗的未来</strong>
EMR电子病历系统:数字化医疗的未来 https://baijiahao....

通义千问跳科目三,关AI电商啥事?

<strong>通义千问跳科目三,关AI电商啥事?</strong>
海底捞的小哥们,为了科目三,崴了多少脚。但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在通义千问悄悄上线...

乘云数字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专注数字化可观测技术

乘云数字获得数千万A轮融资,专注数字化可观测技术
近日,36氪获悉,聚焦一体化云原生观测与内生AIOps平台的「乘云数字“Data...

2024年,让自己增值的5件事

<strong>2024年,让自己增值的5件事</strong>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看似很大,但是拉开差距的,往往是日复一日微小的积累。从现在开始,...

35+被裁大厂人,“被过滤者”的生活

35+被裁大厂人,“被过滤者”的生活
“刚被裁时,我想着大不了换个公司,但没想到找不到工作了。”2021年10月,从某...

年薪20万招不到人?这个副业爆火

<strong>年薪20万招不到人?这个副业爆火</strong>
旅游行业迎来超级大复苏。五一前,机酒价格暴涨的讯息让不少人感叹:“活久见,五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