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郑庆生:拥抱产业投资,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WISE2021新经济之王大会
2021-12-16 【 字体:大 中 小 】
12月13日-15日,36氪WISE2021新经济之王峰会在上海举行,今年我们以「硬核时代」为主题。“硬核”是当下时代和大环境带给中国新经济企业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要求企业关注技术创新,找到自身“硬核”壁垒;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回馈社会,展现更多“硬核”责任与担当。在从商业模式创新的“应用时代”迈向技术创新的“硬核时代”之际,我们与上百家硬核企业汇聚一堂,聚焦宏观政策、智能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新消费等热门赛道,全方位探讨各领域如何构建以创新驱动的硬核竞争力。
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受邀参加36氪举办的“WISE 2021中国产业投资峰会”,并分享“产业投资与赋能型投资人”主题演讲。郑庆生通过回顾和分析全球风险投资发展的变化和规律,强调了投资人于其中的定位应是:预判趋势、创造趋势。当下的投资环境需要财务投资人加速“进化”——不仅需要关注技术、投资技术,还需要将技术的基因写进投资机构本身,与产业深度结合。红杉中国则是一直在拥抱产业投资,通过“全员赋能”、“全面赋能”、“科技赋能”三大产业赋能体系,帮助中国企业、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
以下是郑庆生的演讲实录,经整理编辑:
当代投资人的新定位:预判趋势与产业融合
在过去二十年的中国风险投资历史上,中国大部分机构投资人出现的时候是在2000年前后,当时PC、互联网、手机已经在高速的增长,渗透率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中国投资人从诞生开始就幸运地置身于可预见的趋势里,可以研究大体确定的趋势。但世界投资历史上,投资活跃和趋势明确处于同一时期是从未有过的。投资人并不是站在趋势里,而是需要预判趋势发生。
观察同等历史上,上世纪70年代,在IT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下,风险投资涌现并十分活跃,红杉资本也诞生于这一时期,但是当时,PC渗透率还相当低,只有个位数,趋势尚未明朗。早期的投资人和企业家预判电脑时代即将来临,但无法清晰地预测将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和产品呈现。
再向前追溯,1900年到1920年前后是伟大的投资年代,诞生很多著名的产业投资人。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催生汽车、飞机、收音机和黑白电视的爆发并逐步走进日常。但在变革伊始,投资人同样并不在趋势当中,无法预料到将诞生哪些新产品会代表当时的时代产业。
可见,中国投资人在过去二十年始终在创新的渗透率趋势中,这个情况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是一种特殊的状态。而在常态的历史发展中,投资人始终处于趋势的前列,要更好的预测趋势,甚至创造趋势。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分析历史上那些预测和创造趋势的时代,例如70年代日本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通过鼓励半导体、材料、汽车、电子发展带动产业全面崛起。再如,与此同时,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硅谷诞生的历史中,许多产业投资人推动了IT的大发展,和创业者一同推动硅谷崛起。由此可见,产业投资的方法在趋势之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过去的投资中,投资人更多发挥信息渠道优势,更关注创投人际网络,同时进行行业研究进行自上而下的产业分析。今天,财务投资人需要更加进化,需要完成从“信息差”到“认知差”的转变,甚至产于趋势的创造。如何预判和创造趋势,完成不同趋势间的比较和判断,需要跟产业结合。其次,技术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投资对象是科技公司,投资机构也应当是科技公司。产业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已经打破界限、愈发融合。
红杉中国的三大产业赋能体系:“全员赋能”、“全面赋能”、“科技赋能”
红杉中国一直在拥抱产业投资,帮助中国企业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我们的观点是“大部分人关注麦穗,但红杉中国更想滋养土壤。”为此,我们打造了红杉价值共创计划(Sequoia Value+),建立产业赋能体系,并为被投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
我们首先提出“全员赋能”,让赋能动作更早更深入,赋能团队更全面充沛。红杉中国在投前已经为赋能工作打“前站”,将传统的投后管理升级为“全链条赋能”,组建具有不同职能的专业赋能团队。
其次布局“全面赋能”,涵盖初创期种子基金和孵化器、品牌活动赋能、人力组织赋能、以及资本市场赋能。红杉在北京、上海建设孵化器,也设置了种子基金,以半公益的理念支持早期创业者。同时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学习平台,帮助创业者搭建企业,使其快速成长为更加成熟的CEO。
与此同时,红杉每年举办“全球医疗产业峰会”、“全球数字科技领袖峰会”探讨产业前沿发展。以及打造了“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帮助CEO持续提升领导力。同时还有年度的CEO峰会、Customer Day、CMO Day等,满足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的发展需要。人力组织赋能方面,支持被投企业核心人员招聘,以及组织早期企业走进校园,联合校园招聘。
第三,重视“科技赋能”,尤其是赋能企业数字化。希望通过科技赋能帮助到企业,促进被投科技企业互动互助,帮助生态资源对接。比如在人力资源方面,在财务方面,甚至开源、上云等数字化方面形成解决方案。以及发布企业数字化年度报告等。这些工作红杉会坚持做下去。
我们相信,在新的投资时代,进化之后的投资机构会更加拥抱产业,更加提升认知力,更加参与趋势的创造,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不要迷信算法,会变得无趣


快手屡败屡战的海外团队,“终于”迎来了裁员


盘点2021:资本市场十大惊喜公司


实探小米汽车工厂 项目尚未启动但周边居民先嗨了


2021年终盘点:在线旅游复苏,OTA夹缝求生,机票盲盒红极一时,内容营销成布局重点


当数字化浪潮来临,酒店准备好了吗?


B站2021年Q3营收52.1亿元,CEO陈睿发表元宇宙观点


在韩务工偶像:留不下,回不去


想摆脱“电爹”臭名,电车先得来一场电池革命


估值超200亿美元,小红书还能只做种草社区吗


开公司前期最重要的三要素!!!


阿里前端第一人AI创业首秀,要做全球内容创作者的GitHub,公司俩月估值过亿,5k人排队内测

设计一套成就系统,让生活像游戏一样好玩


向版权流氓说再见,微信公众号上线AI配图功能

教老外认花花草草,就能月入8000万?

最招恨的“劣迹网红”:暴揍老头,年入5亿

抖音爆火的“拆盲盒”直播,是如何将昂贵的废品卖给消费者的?

低至4元的柠檬水,凭什么赚钱?

2分钟找到契合你的小众市场

牙齿正畸这门生意,也到了出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