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上当的用户,骗人的产品

2021-12-22 【 字体:

今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产品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用户习惯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比如,用户会习惯性地在信息流产品中通过下拉刷新来获取新内容,也会在社交产品中发布内容后频繁回来看看有没有人给自己点赞。

我们通常会把这些重复进行的动作称之为习惯,那么,习惯真的是因为重复才逐渐养成的么?

再看一个例子。

我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类似 21 天养成一个习惯的打卡训练营,那么,真的只要重复 21 天就能养成习惯么?

以前我有一个观点,我认为重复的力量是很大的,它不仅能帮你养成习惯,还能让你形成认知记忆。

直到我最近研究「福格行为模型」,我原本的观点被打破了。

福格有一个观点,他认为塑造习惯最好的方式不是重复,而是情绪和奖励

说白了,情绪养成习惯,奖励延续习惯。

上当的用户,骗人的产品(图1)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只要不断重复一件事就能养成习惯,这是典型的通过时间换习惯的做法。

但是,这种重复带有一定的机械成分,可能是刻意的、可能是不自然的、可能是违背人的主观意愿的。

这就会造成一种现象,通过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是痛苦的。

比如,很多人想减肥,想让自己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但每天花 1 小时重复跳绳让他觉得十分枯燥和痛苦,可能没过多久就放弃了。

显然,这不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养成方式。

那换个方式,如果一个胖男孩遇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女生,但他害怕女生嫌自己太胖,于是开始每天运动减肥。

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男孩坚持 3 个月掉了 20 斤。当他站在女生面前时,获得了足够的自信和对方的好感。为此,男孩把健身当成了一种习惯。

而这种,就是典型的通过情绪换习惯的做法。

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会把他们的情绪动机告诉你,他们会骗你是想要运动,但绝不会告诉你是想追妹子。 

所以你看,重复并不能让人养成习惯,但情绪带来的动机和奖励会让人主动形成习惯。

产品经理会上用户的当,用户也会上产品的当。与其听用户说了什么,不如看他的行动是什么,以及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到这,我们可以总结出习惯形成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重复养成习惯,另一种是通过情绪激发形成习惯。

习惯会带动用户行为,行为会带来情绪奖励,以此形成一个闭环回路。 

上当的用户,骗人的产品(图2)

在这个闭环回路里,情绪、习惯、行为是不断联动的,彼此之间既有联系,也会相互影响。

相比于通过重复养成习惯,情绪激发下的习惯养成过程时间更短、奖励效果更明显,用户也会更加为之痴迷。

回到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产品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用户习惯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结合这个闭环回路,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用户并不是因为重复下拉刷新而形成了操作习惯,而是因为每次下拉刷新都能获得新的内容。

这种不确定性和好奇心是一种情绪反应,这会立马让用户形成期待和习惯,进而带动下一次的行动。

同理,用户在社交产品中发布内容后频繁回来查看是否有人点赞,也是一种情绪反馈。

获得别人的认可、反馈和关注,是自我存在感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情绪奖励,进而会带动这个闭环回路的运转。

这两个操作几乎是不需要用户做出什么思考的自然行为,很快可以做出反应,是一种自动化的习惯。

相反,那些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做出的行为就不是习惯,而是决策。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张图来对比二者的不同。

上当的用户,骗人的产品(图3)

行为往左边移动,说明是非自动化的决策,是需要经过思考和选择才能做出的行为。

行为往右边移动,说明是自动化的习惯,几乎不需要思考,是可以快速做出反应的行为。

举个例子。

在电商产品中的购物下单场景就是一个典型的非自动化决策过程。在用户付出真金白银之前,他们会对商品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思考。

因此,这种产品行为就属于典型的偏左特征。

上当的用户,骗人的产品(图4)

为了能让用户降低购物决策门槛,产品经理们也做了很多设计,目的都是为了让行为点往右边移动。

比如你们在京东购物时会看到很多商品标记了「自营」图标,其实这就是一个情绪锚点。

如果你买过京东自营的商品,就知道自营的品质是有保障的。如果你买过第三方商家的商品且上过当,那这种情绪锚点效应就会越强。

上当的用户,骗人的产品(图5)

如果在两个同样的商品之间选择,很多人会因为过去的情绪锚点而选择带自营图标的商品。

对用户来说,产品通过这种方式影响了用户情绪,进而形成了用户习惯,从而改变了用户行为。

再看一个例子。

当我们在微信上收到朋友圈点赞时,红色的数字提示让我们可以不经过任何思考就去点开查看,所以这种行为是非常偏右的。

上当的用户,骗人的产品(图6)

这种近乎于自动化的行为就是习惯,而促使这种习惯产生的原因就是来自情绪锚点的奖励。

小红点代表有新的点赞和评论,而这恰恰是用户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情感动机。

这种习惯的养成并不需要重复多次的提示,只要用户体验过一次,很快就能形成习惯。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当用户第一次使用打车产品后,就不太会继续沿用多年的路边叫车习惯。

原因也很简单,打车产品给他们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情绪体验,从而立马改变了他们的习惯。

好的产品,总能立马改变用户习惯,从而影响用户行为。这种改变的核心,来源于情绪的奖励。

这么看来,「情绪养成习惯」的效率比「重复养成习惯」高多了。

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里我再说一个案例。

我发现这几天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得到学分」,这是「得到」App 设计的一种反应用户行为的评分机制。

说白了,你学得越多,学分越高。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平台肯定希望用户能增加停留时长并提升日活。而从用户的角度看,他真的是想学更多的东西么?

如果只是一味添加更多的学习内容,谁都知道没用。但如果能用一种公认的评分机制去体现你的学习结果,那用户的情绪就会被调动。

也就是说,「得到学分」其实是让用户感受到了别人眼中更好的自己,进而促使他保留这种习惯,从而形成了每天都来学习的行为。

你看,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产品洞察

从功利角度来说,产品经理必须比用户更精明。好的产品是通过设计去调动用户情绪,而不是通过功能去规定用户行为。

好的产品经理要有能让用户上当的能力,只不过,我这里说的上当并非贬义。

好的产品也要有骗人的能力,只不过,我这里说的骗人也并非贬义。

用户之所以喜欢一款产品,之所以对一款产品产生习惯。绝不是因为产品设计好看或功能好用,而是这款产品一定在情绪上跟用户有所互动。

这种互动,需要洞察,也需要设计。

让用户心甘情愿上当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种上当理解成情绪共鸣。

爱情里面的男女通常都是非理性用户,如果一方绝对理性了,那说明其中一定出 bug 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唐韧”(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36氪经授权发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开公司前期最重要的三要素!!!

<strong>开公司前期最重要的三要素!!!</strong>
第一:不要直接用身份证直接注册公司!注册公司可以用两个东西,第一个叫身份证,第二...

阿里前端第一人AI创业首秀,要做全球内容创作者的GitHub,公司俩月估值过亿,5k人排队内测

<strong>阿里前端第一人AI创业首秀,要做全球内容创作者的GitHub,公司俩月估值过亿,5k人排队内测</strong>
这就是躬身入局AI大模型创业的玉伯,对2024年创业现状的真实体感。但这位昔日的...

设计一套成就系统,让生活像游戏一样好玩

<strong>设计一套成就系统,让生活像游戏一样好玩</strong>
大家好呀。2024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很快就要迎来2025年啦。如果在过去的一...

向版权流氓说再见,微信公众号上线AI配图功能

向版权流氓说再见,微信公众号上线AI配图功能
继网易Lofter、虎嗅、百度百家号之后,微信公众号也开始拥抱AI配图了。日前微...

教老外认花花草草,就能月入8000万?

教老外认花花草草,就能月入8000万?
出海收割老外这块,世超见过菜得抠脚的,也见过强得可怕的。但强得可怕还没什么人知道...

最招恨的“劣迹网红”:暴揍老头,年入5亿

<strong>最招恨的“劣迹网红”:暴揍老头,年入5亿</strong>
58岁的“铁人”泰森,重返拳台。在上周末鏖战8回合后,泰森吃到对手杰克·保罗共7...

抖音爆火的“拆盲盒”直播,是如何将昂贵的废品卖给消费者的?

<strong>抖音爆火的“拆盲盒”直播,是如何将昂贵的废品卖给消费者的?</strong>
抖音直播间掀起了一股“拆盲盒”热潮。最初,这股热潮主要集中在拆卡直播间。一盒10...

低至4元的柠檬水,凭什么赚钱?

<strong>低至4元的柠檬水,凭什么赚钱?</strong>
柠檬水快卷疯了。入夏后,不少新茶饮品牌都从柠檬开刀,要么降价,要么推新,动作频频...

2分钟找到契合你的小众市场

<strong>2分钟找到契合你的小众市场</strong>
编者按:互联网是个长尾市场,越来越长尾。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到头来你会一场空。相...

牙齿正畸这门生意,也到了出海时代

<strong>牙齿正畸这门生意,也到了出海时代</strong>
高瓴资本作为LP的时代天使,凭借本土先发优势,与国际巨头爱奇科技在国内隐形正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