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什么道理都懂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2022-01-17 【 字体:大 中 小 】
大家好,我是木沐姐。
互联网时代,我们听到什么观点和道理,都不觉得新鲜,别人一张嘴,很多人早已准备好“那个我知道”,“这个我听说过”,“你说的我都懂” 来回应对方。
有个读者曾经给我留言:“木沐姐,你文章的道理我都懂,但是看了也就看了,仅此而已”。我问他:“你现在月薪多少?”,他回复:“3000”。
我哑然失笑,这位仁兄所谓的什么道理都懂,在我看来并没什么意义。
这不就是电影《后会无期》里那句经典台词的现实版演绎吗?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流露出世人太多的自卑,无奈和彷徨。
现实中很多人是道理越懂越多,却仍然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每一天,成就的不是辉煌,而是永无止境的平庸。
因为这样的人始终不明白,懂道理不等于知道,懂道理也不等于行动。
总结一句话: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01 懂道理≠知道
当你说听懂了,明白了,很多时候是虽然听到,但并不知道。
这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和深刻的洞察,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认识水平不够,所以仅停留在对这句话表面意思的理解上,没有抓住本质;
而另一方面则因为这个道理和观点跟自己固有的认知有差异,因而出现矛盾和挣扎,最终并未真正接受。
比如我的文章曾多次建议大家在工作中要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在组织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和存在感。
但有的人会跟我说,这个道理他懂了,但是并没有让自己的职场生涯发生改观。
其实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道理,更没有正确运用,比如:
有人因为担心工作白干,没被领导看见和认可,就开始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工作质量反而下降。
其实他们忽略了,任何展示自我的前提都是先要将本职工作做好,有过硬的本事才行;
有人本来就很讨厌公司中那些爱表现的人,觉得那不过是低幼的“爱出风头”的行为,所以反过来要是让自己学会表现和展示,心底里其实是抵触和排斥的。
所以这样的人文章是看了,道理是听了,但是其实并不知道,也不明白,更不接受,生活中这种例子随处可见。
有些家长虽然知道孩子的培养需要耐心陪伴和引导,却一边心不在焉地陪孩子,一边紧盯着手机刷不停。
所以,道理在还没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之前,都还只是听来的,并且只是别人的道理,似乎与自己没有丝毫关系。
这样自然就发生道理听了1000遍,你却始终觉得没有用。其实不是道理没用,只是你自己并不知道真正的道理是什么。
02 懂道理≠行动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史法兰中校有这样一句台词:
“Now l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l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lt was too damn hard.
我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毫无例外的,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我知道,但是我从不走那条。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太他妈的难了。”
这就解释了很多人在面临人生选择或遭遇困难时,为什么明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却最终没有选择那么做的真实原因是:
逃避困难和害怕失败。
一个新的道理出现,对自己现有思维和行为模式无疑会带来冲击和挑战,如果你打心眼里认同并接受,你就需要为此做出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
改变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伴随痛苦。
而人的天性使然,会更倾向于拒绝改变,这也情有可原。
因此人们在获知新的道理后首先会选择逃避困难,典型表现是拖延,懒惰和熟视无睹。
网上有句话听上去有点刺耳,但不无道理:
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都轮不到拼天赋。你离你的目标很远仅仅是因为你没努力,就是懒。除此别无其他。
我们都知道很多商业大佬习惯早起,勤奋程度让人望尘莫及:
比如苹果CEO库克早晨4:30左右就开始收发邮件,5:00通常就已在健身房锻炼,据说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
郭台铭起床时间据说也是四五点,起床后游泳或跑步,7:00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深夜。自称创业三十五年以来,每天平均工作15小时。
看到这样的新闻和故事,的确让人感觉很励志,学到了“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努力,还勤奋”的道理。
但是很多人听了就算了,从没想过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比现在更努力,更勤奋?
相反,你一定会听到这些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4点钟起床对身体不好
“冬天是养生的季节,应该晚起”
“我就是早上起不来啊”
“起来那么早干嘛啊”
总之可以找到上千条不要早起的理由,保证绝不重样。
晨起如此,学习工作亦然。
要么不想吃苦,一拖再拖,得过且过,混沌度日;要么没有方向,瞎忙乱转,用低水平勤奋掩盖低效和盲目。
乔布斯曾经说:
成功没有捷径。你必须把卓越转变成你身上的一个特质。
换句话说,你如果一直让自己处于平庸状态,不努力,不付出,没目标,没行动或者仅仅用瞎努力和假勤奋感动自己,那你又凭什么享受成功和胜利的果实呢?
因为害怕失败,也导致很多人道理虽懂,却不愿向前一步,做出改变。
有些人明知道在现有岗位学习能力下降,薪资水平低于市场,但就是不愿或不敢选择跳槽,来实现自我突破。
总之,懂道理如果只是停留在思维和认知层面,行动上却因为害怕困难和风险,拒绝做出主动改变,哪怕连尝试一下都不肯。
如此这般,再多的道理不过丰富了你聊天的谈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你,还是那个一事无成的你。
03 人和人的差距是:是否做了
不过有个事实是,懂了那么道理,导致每个人想要的东西很多,想做的事情也很多。
但最终真正采取行动的却少之又少,就是因为想法太多,根本没有精力同时开始,只能放弃。
但如果能够将这些事情做一下基本的分类,就会帮助我们做出更合理和理性的决策,少做比不做要强太多。比如这样分类:
必须做的
最好做的
想要做的
如何区分,我们只要问自己,这件事情如果不做,会怎么样?
那些已经或将要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事情,就是必须做。
比如,你现在是大专学历,必须做的就是提高到本科学历,因为未来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学历虽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但是大专的学历一定不会帮你送上管理岗位;
对毕业5年的人来说,买房买车就不是必须做的,甚至连最好做的都不是,只是想要的而已;他们必须做的是找到好平台,迅速锻炼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增值;
对于一个体重严重超标的人,减肥就是必须做的,因为那不单单是影响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更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和精神状态,而这些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
其实还有很多花哨又复杂的工具教人如何做选择,但其实你自己比任何人和任何工具都清楚自己最应该去做什么,只是你在逃避,不想开始而已。
真正区分人与人的差距的不是知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是否做了。
写在最后
道理都是别人的,到底管不管用,没有亲身经历和实践过,那永远停留在嘴炮阶段。
在1000个道理面前,当你还在指指点点,哪个不适合你,哪个不全面,哪个有问题而犹豫徘徊甚至从未行动时,你身边早有人起身超越,奋力向前。
他们信奉的正是那句知名的广告语:“Just Do It”。
我经常鼓励学员先完成,再完美,不要用眼神学习,而是用行动。
没错,就是这样:去做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职场木沐说”(ID:mumushuo2017),作者:木沐,36氪经授权发布。

猜你喜欢

沸腾,资本正在哄抢手术机器人


拖延症总是治不了?你不是懒或者不够自律,你只是内心抗拒


工作5年,月薪12k到6k:多少职场人,正在“贱卖”自己


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相信“中国智造”的生命力和创新力,有机会带来结构性变化 | WISE2021新经济之王大会


想摆脱“电爹”臭名,电车先得来一场电池革命


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如何“对冲”涨价?


主播雪梨、林珊珊偷税漏税被罚9300万,直播带货还有多少乱象?


巴基斯坦迎来创业春天?年内初创企业融资超过去六年总和


2022未来恋爱白皮书:男生偏爱「开放式关系」,女生更想「无性恋爱」


西方社交网络的根本问题在这里:改了找死,不改等死(二)


开公司前期最重要的三要素!!!


阿里前端第一人AI创业首秀,要做全球内容创作者的GitHub,公司俩月估值过亿,5k人排队内测

设计一套成就系统,让生活像游戏一样好玩


向版权流氓说再见,微信公众号上线AI配图功能

教老外认花花草草,就能月入8000万?

最招恨的“劣迹网红”:暴揍老头,年入5亿

抖音爆火的“拆盲盒”直播,是如何将昂贵的废品卖给消费者的?

低至4元的柠檬水,凭什么赚钱?

2分钟找到契合你的小众市场

牙齿正畸这门生意,也到了出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