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医疗

更“寒冷”的2024,医疗企业该怎么过

2023-12-20 胖猫 【 字体:

医疗健康产业经历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今年年初我们非常乐观,但结果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对待明年我们不太乐观,因为预期明年不会那么好。”时值年末,有投资人在一场行业分享上半调侃地表示对2024年医疗市场的展望。

2023年,有关“寒意”的描述已经在医疗行业内持续了一整年。医疗健康产业经历了哪些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投融资趋势和逻辑产生了哪些影响?

近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指导、亿欧大健康主办的【京西健谈】CHS 2023第八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投资价值主题论坛上,来自投资机构、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从业者纷纷就这些问题带来自己的思考。

创业公司不冲IPO,是健康的逻辑

探针资本统计数据显示,新冠疫情至今,医疗一级市场投资事件及金额先是由最初的每季度400余个一路增长,在2020年二季度达到了743起的巅峰,随后持续走低至如今的350个左右,这一数字预计在明年会继续下滑,会落到250个左右的水平。

投资金额上,新冠疫情初始的2020年一季度时的投资量曾达260亿元之上,并在当年四季度增至810亿元左右的水平,但随后就开始不断回落,及至今年三季度,大多在200亿元出头的水平。

这一背景下,倚锋资本 CEO朱湃提到,今年,市场正在从高热度回到合理热度。五年之前,B轮比A轮上涨1-2倍的情况非常常见,但今年已经基本看不到了。很多新的创业企业“可能不再是奔着IPO去,这一个非常健康的逻辑”。“如果是在IPO和并购之间选择,我们更希望更多企业被并购,美国的资本和创业市场也是这样一个融合阶段,IPO并不是主流方向。”

另一方面,在生存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最容易的方式是把自己的产品卖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国产新药出现集中出海的现象。“这在整个产业中是比较惊喜的现象。对于企业来说,前几年可能是小打小闹,现在大家开始有真正的技术性产品获得海外大药企的信任,是一个非常惊喜的事情;从投资机构需求上将,在国内市场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关注更多企业在海外做什么。”

也有FA机构从业者认为,正是由于过去一年资本市场的变化,很多企业家会从年初时的爆发状态中重新调整业务内容,降低估值预期,把整个企业的战略动作调整至未来3-5年内,市场仍处在较大挑战情况下的过冬状态,所以这一阶段反而适合机构出手。

什么时候该融资、该怎么融资

探针新基金合伙人邓婷婷提到,日常调研中能发现,当前不少企业的融资节奏和规模都比较混乱,“可能是因为企业之前没有很好匹配自己烧钱的速度和融资周期”。

那么,现阶段处在融资阶段的企业应该怎么采取行动?

首先在于时间点的选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企业储备资金足够使用18-20个月,目前不需着急启动新一轮融资;储备资金介于12-18个月者,最好开始更新尽调包“未雨绸缪”;但如果连12个月都撑不过去,最好立刻启动融资,但需对未来两年的成本花费、研发投入有足够细致的评估。

在机构选择上,应尝试去和国资、产业资本合作。比如过去在产业中的资源不算强大,但准备开始商业化的创业企业,与产业资本合作进行股权融资,未尝不是一个资源互补的过程;但在估值方面,一定要谨慎高估,“这可能直接导致你在前期接触的60家投资机构中,直接有一半迅速掉头”。

此外,“现阶段还是要积极拥抱返投”。现场有嘉宾提到,在新冠疫情消耗了大部分国家财税的情况下,无论国资还是市场化资金其实都在变少。尤其今年以来,由于国家层面的关注度向一些涉及安全性、“卡脖子”的技术转移,很多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其实在重新调整和布局,国资在医疗领域的出手频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这时候拥抱返投,可能还可以在返投区域中优中选优,选择和产业链、人才契合的区域。”

“对待2024年,我觉得大家还是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医疗赛道,乃至整个宏观环境可能不会像想象中恢复得那么快。哪些基金主导市场,就根据方向顺势而为,同时要看外资有没有变化,如果回来,那就是好迹象。”有投资人表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