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w网友围观,我在豆瓣小组见完了一辈子的「世面」
2021-12-02 【 字体:大 中 小 】
朋友,你见过世面吗?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出国才是见过世面,游览名山大川才是见世面,出入过高级场所才是见过世面,于是个人介绍里放了一片国旗的人扬眉吐气,像我这样普通人家的孩子似乎只 能含泪自认土老帽。
但是进入疫情时代以来,非必要不出行,非必要别聚集,能够提升眼界的眼界途径立刻就少了不少,上网几乎就成了看世界的唯一窗口。
甚至出现了一个专门 的地方, 豆瓣“我真见过世面”小组,建组不到1个月就吸引了10万人围观,让大家一站式沉浸式体验什么是“世面”,
在这个小组内,组员纷纷自称“斗志昂扬小土狗”,小组可以简称为 “见世面组” 或者 “哇组” 。
因为小组里五光十色的“世面”,足以让每个人由衷的感叹一声“哇!”
不瞒大家说,一打开小组,都是大场面!
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度过了一下午的摸鱼时光,回过神来,虽然选题文档一字未写,但见过的世面已经超过了18年的总和。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见世面组的流行,其实暗示了当下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变化。
信息量太大,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见世面,见的都是什么世面?
什么是世面?
字典上定义为“形形色色的社会情况”,也就是说沉浸式体验世间百态,都可以叫做见世面。其实在互联网上,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见世面。
而豆瓣的见世面组,牛就牛在它所呈现的“世面”非常全面,集合了众家之长,而且细节丰富翔实,我甚至觉得胜过了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主流平台,几乎是一个微型社会。
见世面组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种:
一种是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 ,那些你平日里见不到的有钱人汇聚一堂,分享自己过着怎么样超出凡人想象力的生活,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有钱人的亿点点生活细节。小说里的从300平的大床上起床的生活就这样照进了现实。
在别墅里打高尔夫,没事去养马场骑骑马,喝着新西兰寄来的牛奶,吃着挪威寄来的三文鱼,逢年过节也不用采办年货,光是收银行和品牌方的礼物就收到手软。
原来我看过的总裁小说也并非完全虚构,有钱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 江上往来人 分享
一亿两千万的独栋别墅豪宅,光是数零就让我数了好久。
@ 雪有千羽 分享
咱们中国富豪住的是苏州园林,和仙境的差距应该要靠放大镜才能找得到,价格我就不打听了,反正我也数不清。
@ 懒得理你 分享
这就是有钱人的生活吗?慕了慕了。
这种身临其境的生活细节,是没有体验过的人无从想象的,比看小说还很有意思。
你可能会问了,这不就是炫富吗?
的确,炫富、凡尔赛风气被很多人讨厌,曾经在B站盛行的豪宅探店,小红书的炫富式分享,其中很多人只是在用财富去标榜自己的身份,在新鲜劲过去之后,也被主流媒体点名批评,销声匿迹,这种,毫无疑问实在加剧阶级分化。
但是在见世面组,有详细的组规规定,侧重世面的细节而非个人,让有钱只是一种特别的生活体验,来炫耀的通通叉出去,回复的网友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羡慕和夸奖,整个小组气氛非常的好,也就带动了更多人分享。
第二种是小众奇特生活体验构成 ,他们是运气和天选之子的结合,这些经历难以模仿无法复制,没什么好说的,羡慕就完事了。
有人曾经前往摩登家庭拍摄现场探班,这部11季的家庭喜剧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长,被亲切地称之为“在美国的亲戚”,2020年已经是最终季,像这样能够前往片场探班的经历只能在帖子里看到了。
@阿瑟儿(半跪中 分享
还有全省前20名的学霸莅临指导分享,不仅能提前知道分数,还能获得招生办学姐学长老师们的亲切关怀,不过被各大名校争抢的场面只活在我们这些差生的想象里,因为名校也有自知之明(手动狗头。
@ 刘冠佑(恋爱中 分享
组里还有参加过恋综的素人、200w粉丝的博主、在切尔诺贝利住过一晚的勇敢人……
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包罗万象的生活体验有钱也买不到,还有无数细节可以追问,完美满足了我们的八卦欲望。
我看小说作家在这里取材能写10年,没想到一个豆瓣小组竟然藏龙卧虎,能和大家在一个小组真的是我的荣幸。
最后一种类型的世面,也许只能在见世面组看到了 ,这些内容看似朴实无华,其实颇具人文情怀,分享生活里的小细节,瞬间就让整个小组的意义升华了。
楼主@夏不为栗 发了一系列帖子,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发帖教大家怎么坐高铁,怎么坐飞机。
这些对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别人的世界里可能也是从未见识过的东西,也许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其中,坐飞机的帖子,被豆瓣官方在公众号发布,网友纷纷在评论里建言献策分享自己的坐飞机经验,也有人留言“好温暖”、“感动哭了”。
我突然意识到,也许这才是组长建组的初衷,我们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成长中见识到的事物是有限的,面对生活圈之外的东西,也许是很难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去理解,面对未知事物的怯懦和无措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
见世面组,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窗口,容纳下每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土狗”。
02 为啥我们需要见世面?
我承认一开始的我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在看这些帖子,但看久了心里多了一些触动。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和我一样的事情。
我对未来的生活有很多展望,无论是去外地上学,还是报一个小众的专业,甚至是出国留学之类的事,无论有没有机会实现,父母总会说这不是我们这种家庭该考虑的事情,觉得我的想法遥不可及。
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变得束手束脚,总觉得美好的事情好像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也好像不是我该拥有的。
世界那么大,我有一颗想去看看的心,却不知道路该怎么走。
我一直觉得,我是需要见世面的。
看了那么多帖子,我发现我想错了。
很多时候我们对见世面定义集中在物质条件的丰腴,那是否有钱人就天然的更见过世面呢?
我们总想提升自己的眼界,追求更特别的体验,以为多见了一些事物,在繁华的地方生活过,或是接触了一些牛人,就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似乎与众不同才是更好的,才是生活的意义。每个人都忍不住去追求“见世面”,去避免“露怯”。
其实这只是见过事物,而并非见过世面。
与众不同是没有尽头的,这个真实的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
当下主流的软件都在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让“猜你喜欢”变得比你更了解自己,你的主页上都是自己爱看的东西,你看到的东西只是在不断验证强化巩固已有的想法,活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陷入“信息茧房”之中。
APP用海量数据筛选出来最符合共识的东西,马太效应让主流的声音不断放大,自认融入主流的人会觉得自己见多识广,而小众的人就开始自我怀疑。
这样的人,是见过世面的人吗?
我觉得并非如此,精神匮乏的才是真的贫穷。
其实在互联网的缝隙里,还有很多我们没看到的角落。
从今年三季度披露的部分互联网公司财报来看,腾讯、百度、爱奇艺、B站、知乎等线上巨头均深受大环境影响,广告收入的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缓。
这其实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号,靠粗放增长的流量打法红利正在消失,而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提高内容质量核心的因素就是内容创作者的数量和质量。
但是各家创作者重叠率很高,up主都是以一个平台为主要据点,其他平台进行内容 分发,重复率很高很少有独家内容。
那增长的破局点在哪?
我认为就是那些小众的、个性化的精神角落。
回到本篇最初的观点,见世面组的流行,正是因为和当下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趋同一致。
既关注向上的主流社会认证的“世面”,也开始深入现实,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体验也视为一种“世面”,还有那些小众的、独特的人生,也具有同等的价值。
最后,也想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我认为真正的见过世面,其实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包容。
面对别人的生活,坦然的面对其他人的生活更好,由衷的称赞,而对于自己的不足,也能够做到不卑不亢。
更重要的是,悦纳自我,也许你的生活也足以让其他人惊呼一句“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节课”(ID:sanjieke01),作者:小琢磨,编辑:王小疼 ,36氪经授权发布。

猜你喜欢

这个奇葩打字外设火了,一分钟500词比说话还快,直接被打字比赛禁用


动漫风格迁移AnimeGANv2,发布线上运行Demo


9点1氪丨支付宝、微信支付收款码禁止商用系误读;董明珠22岁女秘书开始直播带货;世卫紧急会议讨论新型变异毒株


打听同事工资,我被离职了


途虎养车,需要新故事


万事都已俱备,只待大举消费,数字人民币的普及开始加速


未来属于组合:想法的乐高积木


保持无知与谦逊,才是获得快乐的秘诀


病急乱投医:会员店后,商超又盯上折扣店


氪星晚报|蓝色光标:与腾讯在作为元宇宙入口的虚拟人业务有较深入合作;腾讯入股机器人研发公司蓝芯科技;京东AI发起人、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离职,将于AI方向创业


开公司前期最重要的三要素!!!


阿里前端第一人AI创业首秀,要做全球内容创作者的GitHub,公司俩月估值过亿,5k人排队内测

设计一套成就系统,让生活像游戏一样好玩


向版权流氓说再见,微信公众号上线AI配图功能

教老外认花花草草,就能月入8000万?

最招恨的“劣迹网红”:暴揍老头,年入5亿

抖音爆火的“拆盲盒”直播,是如何将昂贵的废品卖给消费者的?

低至4元的柠檬水,凭什么赚钱?

2分钟找到契合你的小众市场

牙齿正畸这门生意,也到了出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