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领导更让人发怵的,是仗着自己资深的“老员工”
2021-11-18 【 字体:大 中 小 】
在网上,有不少吐槽老员工的抱怨贴深得职场人共鸣。
有的老员工揣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心思,在业务上极尽全力藏着捂着,不肯教新人;甚至还暗地使绊子,跟领导告状说新人不行;
有的老员工明里暗里故意给新人下马威,事事不肯合作,抹黑新人在职场里的印象;
还有的老员工浸淫职场已久,把工作抱怨和办公室八卦玩儿的娴熟。
很多职场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每天上班最让人怵的并不是领导,而是那些资深的老员工们。 大家时时共事,我们被动“言传身教”,不仅会受他们的气,还有可能沾染他们身上的不良风气,影响自己的职业道路。
让人“爱恨交加”的老员工们
作为一名新人,如果能遇到一位乐于助人的资深员工,无疑对自己的职场生涯有诸多助益。老员工们了解公司政策、深谙领导喜好和客户脾性,他们累积下来的业务技能、职场智慧、以及与上司老板打交道的经验都能帮新人在职场迅速立足、少走弯路。
但同时,很多混迹职场已久的“老油条”身上也沾染了不少“恶习”。就像前文所述,他们喜欢抱怨公司大小事、打探他人的隐私、炫耀自己的成就、干涉别人工作、甩锅一绝、邀功时当仁不让……这些缺点真的让人爱不起来。
这些老油条熟悉业务、能用经验快速完成工作;另外,作为资深人士,他们把各种职场求生、上班摸鱼、借花献佛的技能玩出花来。在职场这个大江湖里,他们早已千锤百炼成了滚刀肉。
所以,新人和老员工打交道,如果遇人不淑,不仅学不到好、还极有可能坏事。 那些直接影响我们言行和职场价值观的职场“前辈”,比或严厉、或不近人情、或刻薄的上司还可怕。
与老员工相处:有所为、有所不为
但作为初来乍到的新人,我们不可避免要向老员工讨教,与老员工合作、共事。所以,如何与资深员工(尤其是那些不太好对付的)相处是一门学问。
总体来说,谦虚、勤奋,快速上手业务、做到熟练,以尽快摆脱老员工的裹挟是最常用的方法。
纪录片《寿司之神》里提到:新人学徒得先花不少时日学会如何正确拧毛巾后,才能继而学习如何用刀、料理腌制鱼;然后再花十年功夫学习如何煎鸡蛋;接着再花11年时间学习如何做米饭。其中某个环节出错,免不了被老师傅批评。无论哪个行业,作为新人免不了要经历这正式进入职场前辛苦的“暖身”阶段。
成熟面对、戒除玻璃心、多张口问,辅以时不时请个奶茶、分点小零食的方法拉近与老员工的关系(吃人嘴短嘛),与他们尽快熟络起来,更好沟通。
但“成熟面对、拉近关系”不意味着无原则地讨好老员工。
我在之前的公司就见证过一位新人因为过于软弱,最终沦为老员工“派系斗争”的替罪羊的真实事件。老员工想讨好上司,就打着教新人做事的旗子,指使她做了不少职责之外的工作,新人业务不熟练没把事情做好,让上司不满意,最后老员工当众把新人推出来背黑锅。
所以,和资深员工相处的总原则就是: 有所为 ——勤劳付出、拉近关系、尽早上手业务; 有所不为 ——守好自身做人做事的底线、避免自己轻易被利用。
别让自己成为职场「早衰型」老员工
不过,有一个职场人都无法避免的事实,那就是:工作几年后或者在一家公司待上5年、8年以上,看过了公司沉浮、经历了权力更迭,我们都会成为老员工。
只是,我们要成为的是能够不断突破自己、在职场取得崭新成就的老员工,而非“经验”丰富、但工作表现不突出,熟悉公司规则、却容易活在过去、放弃自我成长的「早衰型」老员工。
「早衰型」老员工仗着资历喜欢倚老卖老,很容易荒废了时光、耽误了自己的前程,逐渐变成企业中善抱怨、搞派系、打听八卦、挤兑新人、就是不把心思用来搞事业的那一撮人。
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中提到,未来我们的职业寿命会达到50年之久。很难有一个组织、一家企业会长久成为自己的安逸之所让我们安然靠卖资历赚钱。想要职场之路走得长远、干出一番成就,终究靠得还是开放的空杯心态、养成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以及强大的自我管理这三点。
拥有一份开放的心态对老员工相当重要。
当公司引入新理念、新策略、新流程、新工具、新方法、新人做事的方式时,老员工容易有一些抵触心理。这是因为,老员工总觉得自己最了解公司和业务,新事物总会有风险、容易失败,所以冷眼旁观或说风凉话,甚至消极抵抗。
但“新”是万物运行中不变的道理,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变化也会迫使企业作出一些的新的变化和改革。 守着“老一套”的经验,不仅会阻碍和摧毁新事物,反而会让公司和领导认为你思维守旧,心态消极。所以,不如让自己“空杯”,以谦虚好学的心态拥抱新事物,自己也会从中受益。
尽快养成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模式。
所谓工作模式,就是通过业务累积总结自己是如何把事情给做成的。
多对项目结果进行复盘,总结出自己做成一件事中性格成分占多少、工作习惯是什么、最擅长的是什么?只有总结出工作模式,我们才能在职场中走得稳当,不容易被外界环境和所谓的“资深人士”影响。
强大的自我管理。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专注于自己的长处,在工作中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 擅长分析数据就想尽办法做得更精准、透过数据看到本质;擅长与人打交道,就好好观察和揣摩客户的想法,无论擅长哪一点,让自己投身、沉浸其中,成为其中最顶尖优秀的那个人。
其次,强大的自我管理还在于努力克服那些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时刻秉持着职场该有的礼貌和风度。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礼貌是一个组织的润滑剂。两个移动物相互接触时发生摩擦是一个自然规律,不仅无生命的物体是这样,人类也是如此”。
多把“请”和“谢谢”挂在嘴边、记住别人的名字、不忘对方伸出的援手并能施以回报……不管同事彼此之间是否有好感,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会使得职场这个争名逐利的地方能够相处更融洽。这是许多职场人容易忽略的地方。
“老员工”里的“老”字,应该成为经验、能力、成就累积的体现和传承,它应该让企业骄傲、让新人尊敬;而非成为不思进取、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乃至在更新迭代的潮流中被过早淘汰掉的一个符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猎聘”(ID:liepinwang),作者:静思,36氪经授权发布。

猜你喜欢

15位投资人展望2022:硬科技火热,投资节奏加快


互联网最卷是周报


天津,诞生一个千亿医疗IPO


元宇宙将会如何塑造未来的工作方式?


教育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优良率由2016年的26.5%上升至33%


买家秀和卖家秀?特斯拉Cybertruck量产版首次亮相:多处细节调整


一双虚拟球鞋卖出近10万元,“炒鞋团”进军元宇宙,马斯克“炮轰”元宇宙:现在就是个流行的营销术语


宁德时代进军换电业务 计划两三年内建成网络


思维导图用得好的产品经理,有多可怕?


最前线 | moto edge X30正式发布:全球首发骁龙8,2999元起


开公司前期最重要的三要素!!!


阿里前端第一人AI创业首秀,要做全球内容创作者的GitHub,公司俩月估值过亿,5k人排队内测

设计一套成就系统,让生活像游戏一样好玩


向版权流氓说再见,微信公众号上线AI配图功能

教老外认花花草草,就能月入8000万?

最招恨的“劣迹网红”:暴揍老头,年入5亿

抖音爆火的“拆盲盒”直播,是如何将昂贵的废品卖给消费者的?

低至4元的柠檬水,凭什么赚钱?

2分钟找到契合你的小众市场

牙齿正畸这门生意,也到了出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