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决且不带愧疚的Say No ?
2022-02-23 【 字体:大 中 小 】
本文摘自《界限》 作者:【美】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36氪经授权发布。
前段时间,微博上的一个话题让无数网友破防——社交边界感有多重要。
高赞回答:“将心比心,知晓分寸,心存善良。”
短短十二字道尽心酸。
有多少人能够将心比心不逾越社交分界线呢?
无论何种关系,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界限。
而缺乏或模糊界限,都会将这段关系推入不可修复的深渊。
01
所有带来痛苦的关系,都源自界限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个由内向外辐射的“圈层”系统。最靠近圆心的是亲密关系,社交关系、工作关系等依次向外扩散。
在人际关系层中,越靠近内部的关系的情感链接越紧密,情感流动越明显,越渴望被关注和被给予。同时,这种情感上的高度渴求和关系上的稳定链接使得我们越来越减少使用社交技巧去维系关系,而是逐渐将对方看做“不分你我”的情感对象,而非独立的个体,导致在交往中界限不清。
这也是那句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为何最爱我的人,却伤我最深”的答案。所有带来痛苦的关系,都源自界限问题。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心理治疗师塔瓦布在《界限》一书中讲述了她在14年从事人际关系治疗的感悟。她发现:大多数前来接受心理治疗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有界限的。
对自我与他人界限问题认知的缺失导致他们身心俱疲,深陷痛苦的关系之中。有的人缺乏自我关爱,有的人容易与他人起冲突,有些人时间管理困难,有的人不断被侵犯边界变成了讨好型人格......
而在中国,界限感缺失导致的关系痛苦现象更是数不胜数。中国社会自古以来是一个人情社会,比起冷冰冰的规则,人们更关注情义。
由此衍生的“朋友一场、别太计较、都是亲戚、多大点事.......”等界限不清的问题令无数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大吐苦水。
苦不堪言。因为关系羁绊,大多数人不好意思拒绝或者不知该如何搪塞,倘若拒绝一次还会被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大人绑架一番,令人苦不堪言。
(《奇葩说》辩手傅首尔吐槽界限问题带给自己的苦恼)
02
两种困扰我们的界限不清的问题
关于界限不清,心理学家武志红也曾提出过一个“浆糊逻辑”的概念:家庭成员之间如果没有隐私,不分彼此,关系就会乱城一锅粥,矛盾和冲突也将随之升级。
在亲密关系中,界限不清会导致共生关系的出现。在这种关系之下,一家人表面上一片祥和,但深入了解下去,就会发现,这个家庭里的每个人都默认为我=我们,每个人都在争取“我们”的话语权,每个人都在被无形中剥夺掉成为“我”的权利。
比如影视剧《都挺好》中影视剧中很多对于天才和自己伴侣关系的刻画,也很像是依赖共生关系,天才通常会被描述成精通于某个领域,但生活上非常不能自理。
在《界限》一书中,塔瓦布认为,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界限不清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界限松散和界限僵硬。
(1)界限松散一般表现为 :
Ÿ 过度分享
Ÿ 过度相互依赖
Ÿ 无力拒绝,一被拒绝就六神无主
Ÿ 一味取悦他人,过度依赖他人的反馈
Ÿ ......
塔瓦布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案例:
亚历克斯是一个及其热爱分享的人,见面不到10分钟她就能把自己所有隐私都告诉你,是出了名的粘人精。但这种分享必须是相互的,一旦得不到对方的回应,她就觉得是对方出了问题。
这种密不透风的“分分钟黏上你”的交际方式终于让他的朋友受不了了,提出了他们的友谊需要一点儿空间。
在治疗过程中,作者了解到是亚历克斯的原生家庭造成了他现在的痛苦。亚历克斯从小就生活在被忽视的环境之中,小小的她每次与父亲分享自己的感受时,都遭到了否定与打压。
久而久之,亚历克斯渐渐丧失了表达情感的能力,出现了界限模糊的问题。他无法有分寸的与朋友分享,也感觉不出来自己侵犯了朋友的界限。
(2)界限僵硬,一般表现为 :
Ÿ 从不分享
Ÿ 筑起心灵的围墙
Ÿ 从不暴露自己的脆弱
Ÿ 把别人拒之门外
Ÿ 对他人有很高的期望
Ÿ 凡事都说一不二
编辑部的姑娘小彩最近跟刚刚同居的男友发生了争吵。小彩与男友交往一年,情感一直很好,少有争吵,一个月前两人觉得开始同居,进一步磨合感情。
然而,同居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浪漫。短短一个月,他们就为了好几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比如家务如何分配、要花多少时间陪对方等。
男友经常在吵架过程中气得躲在客厅打游戏,一打就是好几个小时。小彩哭诉说男友根本就不爱自己,她实在想不通,两个深爱对方的人为何会动不动就吵起来,而且每次争吵还不主动哄自己。
男友也是一肚子委屈,说小彩太矫情,心里有话不直说,偏要用一种故作含蓄的方式拐弯抹角地把人绕晕,生气了问也不说,老是让自己猜,对自己期待过高,两个人相处总是提“别人家的男朋友怎样怎样”。
界限僵硬的人看似有自己严格坚守的底线,其实却是在心里筑起一道墙,把他人拒之门外以确保自己的情感安全。而形成这种界限的人并非心理强大,反而更容易情绪脆弱。
设定健康的界限是关系长存的关键。无论是以爱的名义,还是本着“对你好”的意愿,都不能作为越界的理由。对于一个人设定的界限,即便不理解,不赞同,也请尊重它。
而一段完美的关系,不是靠缘分,更不是靠越界,而是靠用心经营和创造。
03
如何坚定的对越界行为Say No!
消极抵抗或咄咄逼人的拒绝,都不是设定界限的好办法,平心静气地明确表达并坚定不移的确认才有效。
有人会因为拒绝了别人而改到羞愧。不用担心,设定界限并不会让你变得不可爱,不能坚定地执行界限,才会陷落无穷尽的社交深渊。
那么如何坚定的对越界行为说不,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界限呢?
《界限》一书给出了“4步法则”:
1.明确告知
2.直言不讳
以“我要......”开头:我要你了解我的真实感受,而不是胡思乱想。
以“我需要.......”开头:我需要你来之前给我打个电话。
以“我希望......”开头,我希望你把车加满油再还给我。
3.消除不安(消除内疚、担心、懊悔、尴尬)
4.以实际行动来跟进你的界限,不要动摇,解释太多
除此以外,当我们的界限收到他人侵犯,或者无意中侵犯了对方的界限时,我们还需要要及时修正自己偏离的界限。
减少互动:那些你认为不得不接的电话和不得不回的信息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及时喊停:痛快一点儿,直接告诉对方你不感兴趣。
切断与隔离:78% 的人不相信对方能知错就改。如果一个人多次拒绝尊重你的界限,你就该考虑是否要切断与隔离这段交往。
发出最后通牒:最后通牒是我们的底线,一旦发出就必须坚决执行。
接受并放手:结束一段关系不代表双方感情的破裂,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人的自爱与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设定健康界限的勇气和追求幸福的决心。
界限是负担过重时的自我保护,是向他人表达合理预期的方式,是帮助人类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安全与舒适的关键。
你无法取悦满足所有人,所以不必时时刻刻与他人共情。也没有人会主动揣测你的委屈,当原则不断被人打破,你需要克服内疚,明确且不带任何歉意地表达你的诉求,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请回答1988》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所谓的界限,就是点到为止的意思。”
关系再亲密,分寸也不可失。有界限,更自由。
书名:《界限
作者简介
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注册心理治疗师,从事人际关系治疗长达十四年,是近年炙手可热的关系专家,Instagram上具有影响力的治疗师之一。治疗机构“万花筒心理咨询中心”的所有者和创办人。

猜你喜欢

一小时收费600元,这个小众职业“玩着就把钱赚了”?


未来3年,人人都要成为超级个体


未来具备竞争力的新锐品牌,一定具备这三种特质


视频号上线新功能:有主播已赚几万元


要想生活更轻松快乐,这23件事绝不能做(上)


想创造世代相传的财富吗?这些是最好的个人理财书籍(下)


用户画像标签有哪些 用户画像的7个维度


你遇到过最牛的引流方法吗?


粉丝2万,每天引流70人,变现超30万。


为即将毕业的你,找到未来40年的职场红利


开公司前期最重要的三要素!!!


阿里前端第一人AI创业首秀,要做全球内容创作者的GitHub,公司俩月估值过亿,5k人排队内测

设计一套成就系统,让生活像游戏一样好玩


2分钟找到契合你的小众市场

【设计参考】EMR电子病历系统:数字化医疗的未来


2024年,让自己增值的5件事

中小企业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未来3年,人人都要成为超级个体

什么是用户画像,一般用户画像的作用是什么?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2022年什么赛道值得做?|36氪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