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分享

我在大城市当陪诊师:陪人看病,月入几千,被当黄牛

2022-05-17 胖猫 【 字体:

我在大城市当陪诊师:陪人看病,月入几千,被当黄牛(图1)

陪人看病,也成了一门生意。 

这个最近火起来的职业,被称为“陪诊员/陪诊师”。他们的工作内容,既有代预约、取报告、帮开药等跑腿业务,也需要陪患者取号、候诊、检查、办理住院等,还包括替一些外地患者或不方便前往医院的人群“代问诊”。 

开菠萝财经和四位从业时间长达9年、短则1个月的陪诊员聊了聊,发现他们的每一单交易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人独自到大城市就医,检查遇到麻烦一度想放弃治疗;有人远程求帮挂号,只为了替父亲找“救命药”;有老人不会操作手机,连医院的门都难进;还有很多对医院相当熟悉的年轻人,花钱找陪诊,只是想要有个人陪着。 

在他们看来,这一行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由于行业刚起步,目前市场尚未建立准入门槛,也没有规范化、制度化的机构或平台,交易基本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熟练业务、建立口碑、推广获客,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他们多是因为看好行业前景而入行,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独居人士增多、异地就医需求加大,陪诊行业将会越来越被需要。但这并不是一个高收入行业,“一天轻轻松松日入近千”的营销话术并不现实。 

目前,陪诊收费普遍按半天或一天结算,一线城市如北京、深圳的收费标准在半天300元左右;二线省会城市如武汉、成都一般为半天200元。在一二线城市,全职陪诊员月入过万的并不多。 

不过,在行业正野蛮生长的当下,无论是想干“陪诊”还是找“陪诊”,都需要擦亮双眼。他们坦言,如今行业里不乏浑水摸鱼以“陪诊”为噱头蹭流量的,也有打着“陪诊”的幌子卖课、做培训“割韭菜”的,而真正的“陪诊员”,也并非外界以为的“黄牛”或者“医托”。 

干了9年,刚知道自己叫“陪诊员”

小马哥 北京 36岁 | 从业9年

我干这行有9年了,但直到今年年初,我才第一次听说“陪诊”这个词。以前,大家习惯叫我们“跑腿”或者“代办”。 

我入行的原因很简单,最开始是因为有外地朋友托我在北京帮忙办点事,我发现跟他有同样困扰的人很多,就在淘宝专门开了一家店接单,帮有需要的人代办本地业务,比如交材料、取护照之类的。后来,随着医院相关的跑腿业务慢慢增加,我就成了现在大家所说的“陪诊员”。 

真正的陪诊,并非大家认知中纯粹的“陪人看病”,根据我的实践经历,我把服务内容分为三大类:跑腿、陪诊和代问诊。 

其中,跑腿是最简单的,最常见的有送病理报告、取检查结果或者代预约,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外地客户需要在出院后办理出院结算、复印病历等,又不想长时间等待,增加生活成本,就会找我们帮忙办理再快递回去。 

第二类就是字面意义的“陪人看病”,但这部分服务的占比可能不到三分之一。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家属陪外地患者来北京看病,需要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我们会提前帮他们租房子、打点好生活事项;还有一些是子女不在身边或者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我们可以开车接送,陪着到医院报到、候诊、检查、取药等等。 

在北京,代问诊业务是最多的,也是最复杂的。 这部分需求主要来自外地患者,他们向往更好的医疗资源,同时疫情下就诊流程也相对复杂,他们更倾向先请人帮忙探探路。这类服务对陪诊员专业度的要求也更高,如果帮第一次看病的人代问诊,需要先全面细致地了解对方的病情、痛点、过往病史等,再和医生交流;如果是复查的患者,需要准备好对方的各种检查报告、治疗材料,以及充分了解恢复情况等。 

我在大城市当陪诊师:陪人看病,月入几千,被当黄牛(图2)

“小马哥”在医院陪诊中 / 受访者供图 

我也遇到过不少特殊情况,比如有外地高龄老人突发疾病,要来北京就诊,这种情况是必须得有家属陪同的;也有无法与外界沟通的重度抑郁患者,得与家属提前充分沟通,甚至得有两个陪诊员同时陪诊。 

就在上周日,我接待了一个从浙江独自来北京看病的大姐,她在北京住了20多天,因为做穿刺需要局部麻醉,得有亲友陪同,就找到了我。陪诊后过了几天,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自己遇到了大麻烦:她的后续治疗方案急需一份新的病理报告,但因为挂号次数限制,她本人短期内挂不了号,也找不到医生。我带着她到各个相关科室挨个咨询怎么处理,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就医办,经过多方协调终于把事情解决了。 

大姐跟我说,“今天如果没有你,我真的就准备放弃治疗回家了”。我当时听了特别心酸,也深刻感觉到了被需要,以及这份工作的意义。 

真正的陪诊员,绝对不是能一夜暴富的行业,收入不像短视频平台上有些“陪诊师”宣传地那样,“一天干三单轻轻松松日入1000”,说到底,赚的是辛苦钱。在北京,我们的陪诊和代问诊收费标准一般是半天300元,跑腿业务按次结算,一次100元-200元不等,干得好月收入才能到1万元左右。

我不否认这行现在鱼龙混杂,有很多人打着“陪诊”的幌子趁机卖课、做培训“割韭菜”,市面上专业的陪诊机构也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保险公司或者家政公司开辟的附加业务,接单后派给第三方个人去做,借此赚取中介费。 

但我依然对这个行业很有信心,因为现在陪诊需求的确越来越多,我们的存在也确实给很多人解决了一些麻烦。任何一个新行业都会经历野蛮生长的过程,随着关注度的提升,未来也会在相关监管下更加规范。 

如果抱着赚钱的想法,不要轻易做全职“陪诊员”

飞飞 深圳  33岁 | 从业2个月

我在深圳做家政和护工已经好几年了,去年7月从网上了解到陪诊师这个职业,觉得可以在帮助别人之外赚得一笔收入,加上我有护工经验,便开始去了解陪诊的服务流程、服务内容以及服务人群等。 

研究下来,我发现,陪诊师还是一个新兴行业,行业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的培训机构,只能边做边学边反思。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个职业,陪诊师需要熟悉当地几乎所有医院的布局,还要了解医疗陪护的专业知识,最主要是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口碑和信誉。 

一开始,最难的是获客,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职业的存在。我从去年8月开始在小红书、抖音和微博上进行推广,偶尔会去医院门口发传单和名片,但效果一般。坚持在社交平台上输出陪诊师相关的内容后,我才慢慢积累了一些粉丝,近两个月开始比较稳定地接单。 

深圳是一个年轻化的城市,又是一个很孤独的城市,来咨询服务的更多是年轻人。

比如我陪诊过一个怀孕29周的年轻孕妇,她之前甲状腺激素偏高,后来经过调理数值小于3,但还是怕影响到宝宝,决定去做检查。她需要辗转多个科室,要排队一个多小时,因为没有人陪,她在网上约了我陪诊。 

还有一单是一个年轻小伙,他对医院路线的熟悉程度,可能比一些新陪诊员都要高,我就问他,其实你都不需要陪诊师,为什么还要花这个钱?他回答我说,生病不光是身体难受,心理更难受,就是需要有人陪着。

我在大城市当陪诊师:陪人看病,月入几千,被当黄牛(图3)

当然,我的业务也不仅限于陪诊,还有代问诊、代买药、取报告等。 

上周,我接到一个外地客户的需求,对方的父亲得了结肠癌,需要一种靶向药,但当地的医院没有这种药了,便联系了我。我在深圳一家医院替他挂了号,帮他父亲拿到了“救命药”。但这类服务对陪诊员的专业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提前了解病情、所需药物的具体情况,必要时还需要签署免责协议。 

之前还有一个连我自己都觉得很意外的需求,一个年轻人在医院做了皮外手术,手术过后,他回到家发现自己一个人不方便换药,后续几天就找我帮他换药。 

我现在的时间安排是,每天上午接陪诊的订单,下午去做家政或者护工。我没有加入任何机构,陪诊的收费标准是498元/全天、298元/半天,个别服务按小时算,99元/小时。 

我的经验是,这份职业刚起步时,建议先把它当作一份兼职,因为推广获客、积累口碑、总结服务经验,都需要很长的沉淀时间,另外,疫情之下的相关防疫要求,增加了开展业务的难度。 

我们真的不是“黄牛”

恩恩 武汉 28岁 | 从业1年

我是去年6月接触到陪诊这个行业的,一开始是兼职,半年前才转为全职。 

当时,我陪家人去医院做检查,无意中发现快下班的时间,还有很多人在机器前排队,里面有很多年纪比较大、对智能设备不熟悉的老年人。看到他们手足无措的样子,我心里有些触动,感觉到他们很需要帮助。 

回家后,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还真有陪诊员这个职业。当时我还在从事在线教育行业,工作时间一般在周末和工作日的下午到晚上,正好与医院的就诊高峰是错开的,就决定趁空闲时间去当兼职陪诊员试试。 

兼职过程中,我越发感觉到这个角色是很被需要的,加上我之前因为长期坐办公室处于亚健康状态,本身就想换一份能多走动、跑外勤的工作,就转行成了全职陪诊员。 

我在工作中接触过很多重疾家庭,他们真的非常不容易,不仅要对抗病魔,还背负着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有时候我会给他们一些额外的帮助,比如送他们回家、陪他们吃个饭之类的。我给自己设置的角色是对方“临时的家人”,希望尽量能做到有温度,而不是单纯的交易双方。

让我比较意外的是,我的客户里也有很多身体没有大碍的年轻人。比如,我陪诊过一个人在武汉工作的小姑娘,生病的时候无依无靠,又不想麻烦身边的人,就找了陪诊。她们对就诊流程和相关操作很熟悉,只是单纯地想要有个人陪着去做这些事,想获得一些安全感。 

我在大城市当陪诊师:陪人看病,月入几千,被当黄牛(图4)

这个职业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因为陪诊涉及到门诊和住院各个环节,首先你得对医院各种事项和流程非常熟悉;代问诊和跑腿的很多业务,是需要帮助客户与医生或相关业务科室充分沟通,所以你得有耐心和比较强的沟通能力;另外,就医毕竟不是小事,还需要有处理突发状况和风险评估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人要靠谱、有责任心。

这份工作的收入其实算不上理想,在武汉,陪诊收费标准一般是199元半天、299元一天,订单多的时候,月收入有6000元左右。但除去房租、交通、吃饭等固定成本支出,剩下的就不多了。订单不多的时候,入不敷出也是很常见的。 

现在,外界对这个行业质疑的声音挺多的,有些人觉得我们这行其实就是黄牛或者医托。行业火了之后,不排除其中确实有浑水摸鱼的人,但我想说,我们陪诊员真的不是黄牛,我们只是通过贩卖自己的时间、体力和经验,来获得相应的报酬。

有时候,患者让我帮忙推荐医院和医生,就算我确实熟悉,也不会随便给人推荐,一方面是担心好心办坏事,另一方面也怕无意中真成了“医托”。 

我觉得这个职业是很有必要存在的,只是现在还没有相关的行业制度和规范,也没有非常正式、专业的机构和平台,很多时候交易只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我也希望大众能多了解这个行业,也能具备一些基本的辨别能力,不要“病急乱投医”。你看到的那些在医院拍摄的、文案非常感人的视频,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有经验的“陪诊员”。 

月收入不到两千,不影响我看好这个职业  

李老师 成都 35岁 | 从业1个月

今年年初,我开始了解陪诊师这个职业,判断市场前景巨大,3月底,进入一家成都公司进行专业学习,开启了陪诊师之路。 

这是一个全新的职业,公司可教的知识特别少。我自己在网上看了很多资料,慢慢建立了知识框架;一有空余时间就到医院踩点,特别是成都本地的重点医院;有不懂之处,就向有经验的陪诊师请教。 

更多的经验还得在实战中总结,于是,4月,我上岗了。 

成都陪诊师的收费标准,一般是半天200元、全天400元。整个4月加上5月上旬,除去代问诊、代取药、预约检查等其他服务项目,我真正陪诊的客户累计有十多位,但4月收入只有一两千元。

这个职业的特点就是,前期客源少、收入低。我虽然是专职在做陪诊师,也有公司背景,但获客还是要靠自己。我有心理准备,需要熬过艰难的积累期,所以同时也做着其他工作,增加一些收入。 

陪诊师门槛不高,但想做一名优秀的陪诊师非常不容易,服务能力、专业能力都得过关。 

我在大城市当陪诊师:陪人看病,月入几千,被当黄牛(图5)

做这一行,首先要有责任心、包容心、爱心,负责任的陪诊师所做的工作,往往超过了“陪诊”的范畴。

比如,我曾经陪一个女孩去做胃镜,她心理压力很大,我当天早早赶到医院,提前了解整个流程,等她到了以后,当面疏导她的情绪;陪一位阿姨问诊后,我送她回家,阿姨晕车,我就陪她坐地铁,全程照顾,把她安全送到家。 

这个职业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和心理学知识,比如,起码要知道哪些检查之前、哪些手术之后饮食的注意事项。 

入行的这一多月里,有成就感也有困扰。我每天都会遇到彷徨无助的人,许多老人不会操作手机,连医院的门都进不来,好不容易进来了,不会预约,不了解就诊流程,不夸张地说,每个环节都需要帮助。我的困扰,主要来自外界对这个职业的误解,一些人认为陪诊师就是升级版的黄牛,其实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陪诊师和黄牛有本质区别。

这些见闻,都更加坚定了我从事陪诊师的想法,也提醒着我,要带着更多责任心去工作。 

我对行业的市场前景非常有信心,除了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还因为寻求陪诊的人群其实很广泛,比如独自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做无痛胃镜、腿脚受伤就医等情况下,也需要陪诊。 

近几个月,盯上陪诊师的机构也浮出水面了。据我观察,许多机构并没有实战经验,连老师自己都没做过陪诊,就开始收费培训,其实完全是“割韭菜”的套路。我想提醒打算入行的人,一定要慎重选择培训机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