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品定价的策略
2022-07-05 胖猫 【 字体:大 中 小 】
我有位朋友,用野生蓝莓,做了一款0添加,100%的果汁,每瓶饮料光成本就10元。
他给产品加价10元,零售价20元,主打高端市场。
他满怀信心将产品推向市场,坐等收钱。
可等待的结果却是1年也没卖出几瓶!

上等的材料,良心的品质,怎么卖不出去?
是售价太贵了嘛?那降价,从20降到18元,从18元降到15元,从15元降到了11元,这已经接近他的成本价了!产品还是卖不出去。
是选择的渠道不对嘛?他选的是当地最高端的购物中心和五星酒店,来这的客人非富即贵,穿金戴银,可唯独对他的产品都不会正眼瞧一眼。他甚至找了酒店的总经理帮忙推销都无人问津。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其实,他的问题出在了搞错了成本与价格的因果关系!
成本与价格的正确因果关系是什么呢?
销售价格决定生产成本。
也就是说,销售价格是因,成本是果,由因到果。

这个因果关系不难理解,你想,你可以做一个镶满钻石的马桶,他的售价是1个亿。
但买马桶的人最多只出3000元,理性的企业就会按照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去压缩生产成本,把成本降低到3000元以下。
因此,是销售价格决定生产成本。
销售价格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是价值。
什么决定价值呢?
有两种:
1、供求关系;
- 越稀缺的产品价格就越高。比如:疫情时期的某些产品。
2、和其他产品的对比;
- 产品是贵还是便宜实际上我们往往是与其他产品对比才知道的,比如果汁,我们往往和市面上知名品牌做对比。比如绝大多数的果汁都是10元以下,那你的价格超过10元也卖不出去(没有品牌溢价)。
我朋友果汁之所以卖不出去,是因为为了产品品质,盲目的增加成本,用成本去指导定价,最终导致消费者感觉产品卖这么多钱不值,当然不会有人买。
价值说白了是一种主观感受,消费者通过供求关系以及和其他产品的对比,在心中形成了一个价格区间。也就是说,你再贵你也不能贵出他的心理区间!

每个人对不同的商品都有自己的价值感受区间,比如,一瓶水下限是1元,上限是5元;一瓶果汁的下限是3元,上限是10元。
但是,如果你不考虑价格因素,为了质量一味的增加成本,一旦超过了消费者的上限价格区间,消费者就会感觉不值,也就几乎不可能买你的产品。
在我接触的大部分企业当中,成本与价格的因果颠倒错误的发生次数是最多的,这是个共性问题(以下都是真实案例)。
- 我遇到过嫌甜甜圈不好吃的老板,用进口的原材料做出过堪比美国本土还好吃的甜甜圈,成本20元,售价25元,半年关门;
- 我遇到过零添加无污染的高端大米企业,真的是无污染,真的是零添加,但是成本20元,售价30元,企业举步维艰。
- 用顶级的材料做咖啡,半年闭店;
- 用顶级的食材做火锅,一年闭店。
有人看到这会说,你说的不对,很多产品售价很贵,人家不也是活的很好嘛?比如:某云矿泉水、星某克咖啡、高端奢侈品等。

我们以某云矿泉水为例解释上面的问题。
某云矿泉水,他售价20元,但是他的利润很可能是19.5元,但是这19.5并不是进了他的兜,某云是拿着那些钱去打广告了。
因为广告你才知道这瓶水高端,有面子,能够区分你与旁人的阶层,因此你才会买。
同理,其他高端品也是这个道理,他虽然价格很贵,但是预留了很大的利润空间做市场营销、品牌推广。
而我们上面说的这种情况是,他一方面价格超过了消费者的价值感受上限,就是消费者感觉不值,一方面微薄的利润让他无法腾出钱做广告,没钱养活精良的团队。
还是以我朋友的果汁为例,同款果汁的市场价是10元,可他的生产成本就是11元。
请问他卖多少钱?
30元?消费者感觉不值!几乎不会有人购买。如果有人买,那可能他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钱。
12元?可能会有人买,但是他没有利润去铺设渠道和投放广告,没有这些动作,产品就只能是静静地躺在商超。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犯颠倒因果的逻辑错误?
有两点原因,一是忽略了隐藏的假设,二是增加成本是最简单的创新。
1、先说说隐藏的假设,由于个人经验和价值观,我们的头脑中有大量的隐含假设。*
在我们从理由推导到结论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一些理由不会明确的说出来。
但是你会发现,要推出这个结论,某些理由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理由如果被隐藏,没有受到检查,就必然影响到结论的正确性。
所以, 我们就得把这些隐藏假设给挖出来。
比如,你是共产党员,所以你就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这就是一个省略了“共产党员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的隐藏假设。

以我朋友的饮料厂为例,他的结论是:“他的饮料会受到消费者喜欢”,理由是:“我的产品0添加,100%纯果汁”。
你觉得这个论证怎么样呢?
你有没有发现,这里其实隐含了一个假设,就是0添加100%的果汁消费者是会购买的。
其他创业者也一样,做产品的时候都认为,我产品做的好,就一定有人买,其实隐藏了好产品一定会有人买这个大前提。
还原以后应该是:消费者都会买最好的商品,我的商品最好,所以,消费者会买。
把隐藏的假设找出来,还原一下立刻就清楚了,消费者并不一定都会买最好的商品,这个论证是错误的,而且是不证自明的。
2、创业者除了会忽略隐藏假设,还经常犯第二个错误,那就是习惯用增加成本的方法创新。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增加产品成本的创新是最简单的事。
如果你想,你可以把一瓶水的成本增加到1个亿,怎么做?用金子做外包装,钻石做瓶盖,给水安装一个翅膀等等,只要花钱就能办到。
表面上看是创新了,发明了一个新的东西,但是这是建立在超过消费者价格上限价格的产品,这不算创新,这叫把自己感动哭了的无效努力。
就好比一个人天天读书,报了各种课程,但是从不复习,最后感动的是自己。
如何避免逻辑错误?
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不行,可以调整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营销不好,可以包装独特的卖点,通过互联网精准营销。
但唯独成本与价格的错误是不可挽救的(除非你有大量资本打造品牌),售价与成本是顶层设计。
整个企业从产品到销售都需要重新洗牌,就好比重新装修一个已经装修过的房子,需要全部进行拆除。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犯这种因果逻辑的错误呢?难道我也要经过严格的逻辑训练,学习什么是三段论、什么是归纳推理,什么是联言命题,这也太难了吧?
不用怕!我教你两个妙招。
1、识别头脑和表达的固定句式
2、只做降低成本的事
第一点,识别固定句式
但凡你自己这么想或者听到别人这么说,我用最好的XXX,做最好的XXX的固定句式,你就可以断定他对于成本和价格的逻辑是错误的了。
这个句式还常常跟着一句话:”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卖不出去呢?消费者真是不识货,巴拉巴拉.....“
第二点,要做难而正确的事
当你创业时,不要总想着做品牌,这个想法是极其危险的。
也许很多人会告诉你,品牌能够卖出溢价,品牌是你企业的护城河,用定位去做品牌吧,巴拉巴拉......!
但他没告诉你的是,建立品牌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同时,建立品牌的过程还需要大量的现金流,这对于新创业的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没有品牌积累和大量市场推广费用的时候,你只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降低成本来弯道超车。
《天道》里面有那么一段话:“什么是生存空间,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又是一条线。这个两者之间架设生存空间。”

同理,创业如果想要找生存空间,那也要做到能人所不能。
创业中,什么是能人所不能?
就是真正通过研发、技术去降低成本。
你想创业,第一点就要考虑,能否通过技术、流程的改变,降低产品的成本,让消费者花同样的钱,就能买到优质的产品。
同样的产品我比你价格便宜,同样的质量我比你有差异。
这两者架设的就是创业者的生存空间。
这其实就是时下最流行的,难而正确的事。
市面上大多数的差异化经营,本质上是成本的竞争。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所有的创新,都是因为成本降低了30%以上。
所有的创新,都是因为成本降低了30%以上。
——彼得·德鲁克
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做一些看起来很努力,实则是在偷懒的事。
就好比你不努力学习,总是买很多文具。正所谓学霸一支笔,学渣文居多。
当你想创业时,你一定要记得,要把刀刃向内,死磕自己。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饮料的例子介绍了一个创业者经常犯的错误,那就是颠倒了成本与价格的因果关系。
成本是由销售价格决定的,销售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又是通过供求关系以及和其他同类产品对比产生的。
要想创业成功,就要从成本的角度入手去解决问题,降低成本才是创新。
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如何识别这种错误逻辑的句式,那就是:“我用最好的XXX,做最好的XXX”。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祝你也能够找到因,修成果!
作者:孙叫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344016/answer/24036678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工作”的历史:我们需要工作吗?(二)


打开这个功能以后,我用一只手就能「玩转」Apple Watch


我花两千块钱,买到了手机店最赚钱的工具


所有行业,都值得用会员制重做一遍?


澄清这6个认识,才能打消民营企业家的顾虑


用了半年的毛巾有多脏?放大 500 倍后发现……


这4个科学概念,能帮助你大幅提高生活质量


华清嘉园往事


4000字干货,教你如何做好视频号账号对标


普通人做IP的实操方法论


开公司前期最重要的三要素!!!


阿里前端第一人AI创业首秀,要做全球内容创作者的GitHub,公司俩月估值过亿,5k人排队内测

设计一套成就系统,让生活像游戏一样好玩


2分钟找到契合你的小众市场

【设计参考】EMR电子病历系统:数字化医疗的未来


2024年,让自己增值的5件事

中小企业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未来3年,人人都要成为超级个体

什么是用户画像,一般用户画像的作用是什么?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2022年什么赛道值得做?|36氪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