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分享

用“服务蓝图”做体验诊断,你也可以

2022-07-01 胖猫 【 字体:

服务难不难做?不难做。远的不说,您家小区边上总有卖早餐的吧?只要早点摊靠近小区主干道,只要卫生过得去,早点摊总是能生存下去的。服务品牌难不难做?难做。要让消费者买单一次后还想再来,还能让他/她带着家人朋友一起来,这就比较难办了。这背后的道理是,服务品牌的服务,不能仅仅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还要给消费者惊喜;还要有清晰的口号、标识之类的让消费者记住;服务必须一致,不能今天感觉很好,明天服务很差。做好服务体验设计,“服务蓝图”的打底建模就是第一步。 

什么是服务蓝图?

用“服务蓝图”做体验诊断,你也可以(图1)

(Mapping Experiences A Complete Guide to Creating Value through Journeys, Blueprints, and Diagrams, Jim Kalbach) 

服务蓝图,简单的说就是用可视化的方法来描绘服务全流程的分析工具,它将服务全流程中的消费者与服务人员,服务人员与支持系统之间的互动整在一张图中。服务蓝图的主要结构分为消费者向和服务品牌向两个大的区块,分别梳理消费者行为和服务行为,以及他们的关联,其中服务行为由三条分界线构成:互动分割线、可视边界线和内部支持线,分别描述前台服务面对客户,后台服务支持前台,公司系统支持前后台的服务逻辑。 

服务蓝图由林恩•肖斯塔克在1982年首次提出,后来由于服务体系的逐步复杂化,服务蓝图也越来越普及。 

服务蓝图好在哪里?

服务蓝图究竟好在哪里呢?这种工具能比较有效的解决服务品牌底层困境。 

服务品牌的底层困境就是服务无形性。服务的无形性就像“薛定谔的猫”,只有在服务交付的那一瞬间,消费者才从“WOW,赚到了”和“咳,这什么破玩意”的量子叠加态坍缩到“原来是这样”的确定态。 

这种不确定性对消费者来说,就是除了要支付价格之外,还要支付机会成本。所以消费者的选择,要么是多付点钱,买个心安,这就是很多麦当劳、希尔顿之类能卖高价的原因;要么是我少出点钱,反正都不知道服务是个神马,干脆选个最便宜的…… 

对品牌商来说,不知道要做到多好?是要面面俱到精心打磨?还是就弄个差不多就行了?是要每个细节都要出彩还是可以选择?这就是服务设计的永恒难题。 

服务蓝图工具的作用,既是“探测器”:将用户使用服务前、中、后的各种需求,以及面对这些需求的品牌商接触点进行细分,从中找出消费者服务体验中的“峰值点”;又是“路线图”:品牌商将成本投入哪个刀尖(WHAT),和怎么改进(HOW)。 

要做好服务蓝图,关键在1条主轴、4维度消费者洞察、3线服务盘点。 

消费者思维:消费旅程是主轴

用“服务蓝图”做体验诊断,你也可以(图2)

(消费者旅程图在线绘制工具 

3分钟绘制消费者旅程图 | edrawsoft.cn) 

服务蓝图的核心思想是从消费者出发做好服务。所以服务蓝图有且仅有1条主轴,就是消费者从有意愿开始到分享服务感受结束的消费旅程。服务蓝图的制作能不能对品牌起到提升的作用,有一半取决于消费旅程的拆解和识别够不够细,够不够准。 

举个栗子,如果将酒店的用户旅程定义为:办理入住—房间住宿—用餐—退房,对是对的,就是这么几件事,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颗粒度太大,办理入住就包括了进门、走过大堂、前台接待、问题处理这么几个环节,仅探索“办理入住”,品牌商您要从哪里下手找出问题做出改进呢?所以要细。第二这几个环节只是关注了酒店内的环节,这还是一个从“我有什么”出发的供应者思维,而不是“我要什么”的消费者思维。所以最好能将入住前的环节加以提炼。 

消费旅程最好能从3个维度开始拆解:第一、时间,比如餐饮的预定、进店、点单、等待、上菜、用餐、结账、离开。拆分时间的目的是区分消费者的心态演变阶段,探究消费者的动机。第二、空间,消费者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在什么地点接受服务,比如餐厅预定是在APP,进店的空间是从大门到餐桌的动线,点单、等待、上菜、用餐空间在餐桌,结账有可能为开发票去柜台……这些空间的变化都会让消费者接触到不同的人和物。确定了空间意味着给拆分接触点提供切入口。第三、角色,不同时间空间转化过程中,消费者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比如在订餐的时候,消费者是一个对餐厅服务的期待者,他要什么?价格要便宜,菜要好吃,而到了点单,就是一个美食家(自认为),要向服务员和朋友们展示:“你看,我多有品味,点菜就是有格调”,所以才会有上菜之后给手机先吃的习惯……这些角色的拆分为接下来的消费者洞察环节提供了依据。 

消费者洞察:行为、需求点、痛点、痒点

服务蓝图的主轴拆分完,服务蓝图的横轴就有了。纵轴是什么呢?消费者向和服务品牌商向。先说消费者向,就是拆分消费者在消费旅程中四个维度:行为、需求点、痛点、痒点。 

行为是在某个时间、空间场景中,消费者要做什么、怎么做,比如在酒店的住房环节,消费者要做的是:睡眠、洗澡、喝水、看电视、办公、玩游戏……这些行为就能帮品牌商判断,他们会接触什么东西,可能需要什么服务。需求点是说在这个环境下,消费者要达成的任务到底是什么,还是酒店住房,消费要达成的可能就是放松的休息来养好精神。痛点是说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消费者觉得哪里不方便,阻碍了他/她完成任务,比如水太凉,就没法洗个热水澡让身体放松。痒点是说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些消费者自己没意识到,但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就会很惊喜的服务?比如当他们在酒店入住,发现自己忘带的东西突然出现在柜子上。痒点一般不需要投入太多成本,但就是让消费者很满意。 

服务盘点:互动分割线、可视边界线和内部支持线

服务品牌商向的纵轴,就是在盘点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点、痛点、痒点,品牌商做了哪些事。这里通过3条分割线,基本上穷举了品牌商的服务供应体系。 

所谓3条分割线分别是:互动分割线、可视边界线和内部支持线。 

互动分割线表示出了品牌商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提供服务的前线。在这条线背后是品牌商提供的前台服务诸多接触点。要完整盘点接触点,可以从三个维度思考:物理的,包括消费者可以接触到的实体物品,还是说酒店住房,物理接触点就有桌椅床、花洒龙头香皂洗发水、水壶杯子茶包、工作台电源;人际的,包括服务人员的响应、笑容等;数字的,包括各种屏幕——手机、电视等等。 

可视边界线分割了前台服务和后台服务,后台服务是说消费者看不到,但是支持前台服务的技术、方案和后台员工,比如餐厅背后的厨师、客房背后的打扫等。 

内部支持线分割了后台服务和支持系统。支持系统要求品牌商在画服务蓝图的时候,找出每个具体服务背后的流程和支持体系,比如厨师的支持系统是采购和品控,打扫背后是选品和标准服务动作手册。 

最后问一句:服务品牌的服务蓝图,您有吗?如果有,您细化到什么程度?精确到什么程度?如果颗粒度和精确度都很好,那么恭喜您,服务提升的第一步走得很稳健!


阅读全文